半夏为有毒品种,49例报道中误食者26例,自杀者5例,服食原因不详者10例。半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效。故常用于咳喘、眩晕、头痛、反胃等病。
2017-02-08艾叶为菊科植物艾蒿的干燥叶,又名艾、艾蒿、家艾等。处方名为艾叶。艾叶药用历史悠久,最早见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以后在历代本草中均有记载。全国大部分地区多有生产,自李时珍起,湖北蕲春县所产蕲艾因其植株高大,叶片宽大肥厚,被密厚而长的毛,香气浓郁,质量好被视为艾中之胜,始称道地。艾叶以春、夏二季,花未开、叶茂盛时采摘,晒干或阴干。炮制品有艾叶、艾绒、艾炭三种。
2017-02-06阿胶又名傅致胶,盆覆胶,驴皮胶,为马科动物驴的皮经煎煮、浓缩制成的固体胶。具体制法:将驴皮浸泡去毛,切块洗净,分次水煎,滤过,合并滤液,浓缩(可分别加入适量的黄酒、冰糖及豆油)至稠膏状,冷凝,切块,晾干。
2017-02-06中药大多为口服给药,通过胃肠道吸收,服药后4 ~ 6小时,胃内尚有残留药物,可以通过催吐、洗胃、导泻等方式尽快排出残余药物。另外,可以在洗胃同时,给予活性炭、碳酸氢钠等,促进有毒物质的吸附与沉淀,随洗胃液体排出体外。另外,根据具体中毒情况给予黏膜保护剂、酸碱中和剂、氧化剂等。
2017-02-06根据目前查到的文献报道,下表列出一些较常见药物的不良反应表现,供大家参考。
2017-02-06中药不良反应的相关报道在近年来有增多的趋势,我们有必要对目前中药不良反应的实际情况进行正确认识,例如有些属于假冒伪劣产品所致;有些是中药代医受过;有些是宣传误导。对于这些内容应区别看待,不可以将中药一棍子打死,否定它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2017-02-06随着近几年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中药的广泛应用,中药不良事件的报道增多。近几年来,关于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相继见诸报端,如龙胆泻肝丸的肾毒性事件、排毒养颜胶囊引起的纠纷等。大量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一些中药引起的大范围严重不良反应令人震惊,由于“中药安全无副作用”的理念受到了挑战,冲击之下导致中药的安全性受到了过度质疑,甚至认为中药与抗生素、解热镇痛药并列成为不良反应“三大祸首”。
2017-02-06中药是依据中医学理论,应用于医疗和保健的药物,它是祖国医药宝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医医生临床实践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2017-02-06用药期间同时喝一些饮料,有可能会对药效产生影响。
2017-01-11并不是所有药服用时都需要多喝水,有些药物因其特殊的起效方式,服用时不仅不能多喝水,甚至不能喝水,否则会降低药效,失去治疗作用。
2017-01-11空腹服药,有利于人体对药物的迅速吸收和充分利用,但空腹服用消化道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水杨酸钠、吲哚美辛、硫酸亚铁、黄连素等,可加重刺激症状,引起恶心、呕吐甚至溃疡出血,应在饭后半小时服用。对于多数药物,饭后服用可延缓其吸收。对于抗帕金森病药左旋多巴,高蛋白食物会竞争芳香氨基酸主动转运系统而抑制其吸收,因此服药期间不能采取高蛋白饮食。而维生素E、维生素A 等脂溶性药物在食用油性食物后服用,更有利于药物吸收。
2017-01-11科学地掌握服药时间,既能发挥药物的最大疗效,又能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2017-01-112型糖尿病病程超过10年,将有20%的患者口服降糖药失效,需要改用胰岛素治疗。目前多数学者主张空腹血糖长期在10mmol/L以上、口服药控制不良就应该尽早使用胰岛素,因此应掌握诺和笔的使用方法。
2017-01-11胰岛素对于正常的糖代谢、蛋白代谢和脂肪代谢是必需的,1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需要依赖外源性胰岛素以维持生命。很多2型糖尿病患者随着病程的延长,胰岛素分泌逐渐减少,也需要补充胰岛素以充分控制血糖。
2017-01-11低血糖即低糖血症,其特征是血糖浓度低于2.8mmol/L。引起低血糖症的原因常见的有:饥饿、应用胰岛素及磺脲类降糖药物过量;因神经调节失常,迷走神经兴奋过度,体内胰岛素分泌过多所致的功能性低血糖;胃切除、胃空肠吻合手术后,由于食物迅速进入空肠,葡萄糖吸收太快、血糖增高、刺激胰岛素分泌过量而引起;因胰岛β细胞瘤,严重肝病、垂体前叶和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所致的器质性低血糖;某些人在持续剧烈运动时(如长跑),也会出现低血糖。
2017-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