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国内中药饮片不良反应/事件概况--正确认识中药的不良反应

2017-02-06 16:59:18化工化学出版社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中药不良反应的相关报道在近年来有增多的趋势,我们有必要对目前中药不良反应的实际情况进行正确认识,例如有些属于假冒伪劣产品所致;有些是中药代医受过;有些是宣传误导。对于这些内容应区别看待,不可以将中药一棍子打死,否定它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中药不良反应的相关报道在近年来有增多的趋势,我们有必要对目前中药不良反应的实际情况进行正确认识,例如有些属于假冒伪劣产品所致;有些是中药代医受过;有些是宣传误导。对于这些内容应区别看待,不可以将中药一棍子打死,否定它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首先,中药假冒伪劣产品多。根据药监局对假劣药品查处情况的分析,假劣中药品案件数量远远大于西药。有些地方一年查处的假劣药案件全部是中药。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中药容易造假,难以识别;中药可能出现问题的环节很多。中药材种属差别、产地不同、炮制方法差异等,都会影响药品质量。这些原因造成的不良后果严格来说不属于中药的不良反应。而针对中药的质量问题国家越来越重视,最近一段时间频频出重拳整顿,仅2015年就收回82张中药饮片企业的GMP证书,2014年则是20张。随着相关管理政策出台与更严格的管控措施,相信饮片质量问题可以得到大幅提高。

  其次,中药代医受过。中医的辨证论治思维需要一定时间的培养与实践,然而现在很多临床医生欠缺相关基础知识,不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更不用说西医处方中药的现象非常普遍。辨证失准、寒热错投、攻补倒置,导致不良事件屡屡发生。如胃癌晚期的患者,常出现便秘症状,若见大便不通而草率使用攻下药来通便,就可因泻下导致虚脱而加速病人死亡。还有一些江湖游医,图求速效或不通医理,僵化用药,将这些因为没有遵循辨证论治原则而产生的不良后果也归结为中药的不良反应明显是有欠妥当的。

  第三,宣传不当,引发误解。前面已经提到在一些报道中,将中药与抗生素、解热镇痛药并列比较引发的不良事件,这种做法至少有两个错误:一是中药的治疗范围远远大于抗生素与解热镇痛药,三者不具有可比性;二是不良反应的比较应以发生率为准,而不仅仅是发生的绝对数量比较。实际上,如果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中药(包括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远低于西药,作为口服的中药饮片的安全性更是比较高的。

  因此,对于中药尤其是中药饮片的安全性,既不可认为其“安全无毒”随心所欲,也不需要谈虎色变,因噎废食,应该持有谨慎的态度,客观看待。另有瞑眩反应,是服用中药后疾病好转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现象,是中药治疗特有的一种表现,例如“服汤已渴者”,“得快利”,“新血下如豚肝”,“大便当如漆”,“黄从小便去”,“如冒状”……这些表现如口干,腹泻,便血,黑便,小便黄,头晕目眩……与不良反应较难区分。有时患者出现的是瞑眩反应,但是医者没有经验,患者惊疑,也有可能误认为是中药的不良反应。

  本文摘自化工化学出版社出版,戴德银、黄茂涛、张德云主编的《常见病用药及诊断》。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