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家人的健康,许多家庭都备用着一些简单的医疗器具,如体温计、血压计等。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小巧且易操作的家用医疗器械应运而生。家用医疗器械市场的壮大,也使得诸多假冒产品混杂其中。因此,有必要多了解一些辨别信息。
什么是医疗器械
医疗器械是指单独或组合使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或其他物品,包括所需的软件。这些物品使用的目的是对人体的疾病、伤残的诊断、治疗、监护、缓解或补偿以及妊娠控制、解剖或生理过程的研究等,其作用于人体不是用药理学、免疫学或代谢手段获得,但可能有这些手段参与并起一定的辅助作用。
医疗器械的分类
根据《医疗器械管理条例》规定,我国把医疗器械分为三类:
第一类 通过常规管理足以保证其安全性、有效性的医疗器械,如普通的外科手术刀剪、敷料等。
第二类 安全性、有效性应当加以控制的医疗器械,如医用缝合针等。
第三类 植入人体,用于支持、维持生命,对人体具有潜在危险,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必须加以严格控制的医疗器械,如各种注射器、输液器、起搏器、人工心脏瓣膜、人工关节、血管支架等。
哪些医疗器械适合家庭使用
由于第二、三类医疗器械存在较大的潜在危险性,使用要求严格,因此不宜自行购买作为家用。家用医疗器械应该满足操作安全方便。目前适合家庭使用的医疗器械有:
家用医疗康复器械如功能椅(床)、支撑器、医用充气气垫、家用颈椎腰椎牵引器、牵引椅、理疗仪器、睡眠仪、制氧机、煎药器、助听器等;
家用检验检测和卫生耗材用品如体温计、血压计、血糖仪、家用纱布、卫生棉签、一次性卫生用品;
此外还有家庭保健仪器、电动按摩产品系列、家庭急救护理设备、口腔护理用品、牙齿护理用品等。
学会辨别避免受骗
认清医疗器械的注册认证
自行购买家用医疗器械时,第一个原则就是要注意看清楚所购买的器械是否有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注册证和批准号。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所有的医疗器械包括医疗保健器材及进口医疗器械须由国家或地方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批注册,发给注册证后才能生产、进口、销售及使用。
另外,医疗器械销售时还应附有按有关标准检验合格的合格证;计量产品还需要技术监督局颁发的计量合格证。至于进口或出口医疗器械,则须有国际认证。
不要被夸大宣传所迷惑
家用医疗器械,在人体疾病诊断、治疗、预防、调节人体生理功能方面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但医疗器械不能取代医生的诊断治疗,家用医疗器械最好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选购。
有些厂家为了获取市场利润,宣传中往往夸大效果。面对夸张宣传,我们应该冷静面对,警惕被骗。
在选购家用医疗器械时,如看到对方有夸大宣传,就应多一些谨慎。对于某些夸大宣传的做法,我国广告法也有明文限定。医疗器械广告禁止下列内容:
以专家、医生、患者、未成年人或医疗科研、学术机构、医疗单位的名义进行广告宣传;
使用“保证治愈”等有关保证性的宣传语;
有与同类产品功效、性能进行比较的言论或画面、形象;
运用数字或图表宣传治疗效果;
宣传不使用作广告的产品可能导致或加重某种疾病的语言、文字、画面;
可能使人得出使用做广告的产品可以使疾病迅速治愈、身体迅速康复的印象或结论的语言、文字、画面、形象。
并非“越贵越好”
目前家用医疗器械还没有统一的价格规定,基本上价格都是厂家说了算。家用医疗器械确实存在一定的差价。
在选购时,我们可以考虑该器械的功能是否存在必要性,同时也多和同类产品做一下价格对比。尽量选购性价比较高的医疗器械。
(责任编辑:姚琦)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