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是全球“心病”。它是最严重的精神疾病之一,全球发病率高达11%。而近日,刷遍网络的“浙大教授脑研究”,正是与抑郁症相关。
在北京时间2019年7月15日, 国际脑研究组织IBRO-Kemali,将第12届IBRO-Kemali国际奖颁给了浙江大学医学院神经科学研究中心的胡海岚教授。该组织的评奖委员表示,胡海岚教授在“情绪和情感行为的神经生物学基本机制”这一脑科学前沿领域,取得了令人敬佩的成就。而胡海岚教授,同时还是系统神经科学尖端前沿技术的开拓者之一。
浙大教授脑研究获奖,她做的是什么?
两个主要关键词:抑郁症,以及氯胺酮。
正常精神状态的大脑,神经元是以单个放电的形式,向下游传递信息。而当发电的模式转变为高频的簇状放电,此时人就会表现出抑郁症状。
研究团队对为科研献身无数次的大鼠下手,这批鼠鼠有个特点——它们抑郁。胡海岚团队发现,这些抑郁鼠,外侧缰核神经元,自发的簇状放电活动显著增加。当研究人员将对不抑郁的其他鼠进行外侧缰核的簇状放电诱导时,这些正常鼠也瞬间表现出多种典型的抑郁行为。
而当研究人员将“K粉”氯胺酮给要与抑郁鼠的外侧缰核时,其抑郁症状被快速缓解。说明氯胺酮的快速抗抑郁机制,可以通过阻断外侧缰核的簇状放电,阻止其对下游单胺类奖赏脑区的过度刺激,从而达到快速抗抑郁的效果。
下一页:“K粉”氯胺酮:麻醉剂出身,毒品走红,以快速抗抑郁走向巅峰?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