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要求弘扬以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为内涵的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其中也将首位获诺贝尔医学将的中国本土科学家,屠呦呦纳入新教材。
而据悉,我国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在2011年获拉斯克奖的获奖感言,以及同年发布的论文,将改编成课文《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在今年秋季新学期之后纳入高中语文教材。同时,初中历史教材的八年级下册《中国历史》的“科技文化成就”课程中,也对屠呦呦科研团队的先进事迹进行了专题介绍。
而关于屠呦呦的“刷屏”仍未停止,近日屠呦呦科研团队表示,在“青蒿素抗药性”难题上,又有了新的突破。
事件回顾:青蒿素的“前世今生”
在2015年,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可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比,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也因此,“屠呦呦”与“青蒿素”开始进入公众视线。不过,青蒿素到底是什么,却仍有很多人不了解。
1972年,屠呦呦首次成功提取了青蒿素,并在1973年,再次发现了疗效更好的青蒿素衍生物——双氢青蒿素。在2000年,青蒿素类药物,被世界卫生组织选为抗疟疾的首选药物,并全球推广。因屠呦呦及其团队在青蒿素及疟疾上的重要贡献,分别在2011年级2015年,荣获拉斯克奖,以及诺贝尔医学奖。作为中国本土科学家首位诺贝尔科学奖项的获得者,屠呦呦纳入新教材,也利于科学精神的弘扬。
而屠呦呦的科研之路仍在继续,去年,屠呦呦团队发现,双氢青蒿素对红斑狼疮具有独特的效果。而近日再次刷爆网络的新突破,则是在“青蒿素抗药性”难题上的新突破。
下一页:青蒿素与疟疾的“纠葛”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