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事件”自七月份曝光以来,就引起了社会各界及国家的高度关注。疫苗问题关系到公共卫生安全问题,必须从严处理。经过1个月的调查,在8月1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吉林长春公司问题疫苗案件调查情况汇报,并作出相关处置决定。“长生疫苗事件”暂告一段落,但是事件带来的民众恐慌却还在持续……对于疫苗,我们应该如何理性对待?
疫苗:人类对抗传染病的利器,了解一下?
从我们出生起,就会接触到各种疫苗,但很多人对它其实并不了解。疫苗曾被“神化”,但更多的时候是被“妖魔化”,特别是在问题疫苗事件爆发之后,因为恐惧和不信任,甚至有人起了反疫苗的情绪。
跳过病痛,让你成为一个“染病痊愈”的人
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等手段,制作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疾病的免疫制剂。
大多数人都知道,人如果得过某种传染病,痊愈之后就不会再得,疫苗正是同样的道理。
这些病原微生物不具伤害性,但仍拥有刺激免疫系统的特性,人体在首次接触后,会发生免疫反应,产生相应的免疫物质,并留下“记忆”。当人体再一次接触到这个病原体时,免疫系统有了“经验”,就能够更加迅速高效地做出应对,阻止病原的入侵伤害。
疫苗是由病原微生物制成的,那还安全吗?
合格疫苗的病原微生物都已经经过减毒、灭活处理,不会影响人体健康。但是疫苗因其特殊性,不管是生产过程、运输还是保存,都需要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如果偷工减料、敷衍对待,劣质疫苗可能会危害生命。
但是不必过于恐慌,国家疫苗管理制度十分严格,“长生疫苗”事件毕竟是少数,相信在此次事件之后,制度会更加完善,未来疫苗也将更加安全。
接种疫苗前后,这些事情你需要知道
一类二类,怎么选择?
我国预防接种的疫苗分为两类。
第一类疫苗,是政府免费提供,公民必须依照规定接种的疫苗。这类疫苗由国家统一采购配送,如有损坏、过期等,会回收销毁,所以家长不用担心孩子会接种到过期或者来路不明的疫苗。
第二类疫苗则是指由公民资源且自费接种的其他疫苗。一般来说,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尽量选择接种,有利于多种疾病的预防。
什么情况不能接种疫苗?
在接种疫苗之前,要确认孩子的身体状况正常。如果出现感冒发烧的情况,应延缓接种。近期有肌注或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和血液制品的,因为球蛋白会感染疫苗正常应答的抗体产生,所以最好半年后再接种。
一般来说,提前或推迟一两天时间接种,不会产生太大影响。但是只要不存在特殊情况,最好严格按照规定时间接种相应疫苗,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有些疾病的发病率已经很低,可以选择不接种疫苗吗?
尽管有些传染病的发病率已经很低,但是传染源并未消灭,还是存在感染风险。特别是对于幼儿来说,他们的免疫力较低,对很多传染病都十分易感,所以只要这种疾病没有被完全消灭,就还是需要接种相应的疫苗。
人群中存在群体免疫效应,即当疫苗接种率达到一定水平后,大多数人对某一种疾病免疫,他们可以为其他易感人群提供保护。但是千万不要因为有群体效应保护,就不去接种疫苗,如果人人都这么想,那么疫苗接种率下降,传染病很可能再一次爆发。
接种之后出现不良反应,应该怎么办?
疫苗作为生物制品,其不良反应的出现率也控制得非常严格,但是幼儿在接种完疫苗之后,家长还是需要密切观察,出现问题及时应对。
幼儿接种疫苗之后,出现短暂的38℃以下发烧、局部轻度红肿等,都属于正常现象,不需要进行任何处理,让宝宝多喝热水,注意休息即可。如果宝宝发烧情况比较严重,低于38.5℃,可以给宝宝服用退烧药,出现38.5℃以上,应尽快找医生处理。
“远离疫苗才安全”?不,没打疫苗更危险
问题疫苗事件发生后,网上开始流传“疫苗有害论”,告诉家长“远离疫苗”,“能不打则不打”,这样的言论无疑引起了更大的恐慌,有一部分人甚至明确表示不会让孩子打疫苗。
必须要知道的是,疫苗自发明以来,帮助人类度过了多少次疾病灾难,不应该因为几次安全事件,就完全抹杀掉它的功劳。历史上也曾有其他国家发生过问题疫苗事件,他们选择了抵制疫苗,拒绝接种。
1974年,英国媒体报道称,接种白百破疫苗后发生36起严重神经系统反应,民众陷入疫苗恐慌,导致接种率从81%大幅下降到31%。而发病率由接近之前 1/10万上升至100/10万~200/10万,形成了百日咳疫情。
类似的事情也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日本,百日咳疫苗因副作用被日本禁用,两年内,接种率由80%降到了10%,随后爆发了百日咳开始流行,由370例0死亡猛增至13000例,41人死亡。
疫苗接种率下降的结果,就是疾病卷土重来。
疫苗关系到我们的生命安全,抱有疑虑是对的,但是我们要做的,是谨慎选择,加强监督,完善体制,而不是单纯地抵制疫苗。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