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入围基药6年未涨价 降价或倒逼基药退市

2013-04-18 09:24:43中国产经新闻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与化学药相比,中药材还面临成本的问题,入围的药品过去6年都未曾涨价,目前成本压力甚大。利润空间更加微薄,在被迫转型的同时,也使得一些必用药、常用药面临断档甚至“消失”的危险。

  4月9日,北京新一轮基药招标价格出台,据公布,本次总体中标价格较北京现行基药采购价格下降约26%,这引起了市场对新一轮药品降价的担忧。

  新版基药目录大幅扩容

  中药利好藏隐忧

  随着备受关注的新版基药目录的颁布,国内中药企业面临招标与成本双重压力拷问的行业现象已越来越被关注,如北京此次基药招标价格26%的下降幅度,就被资本市场视为全国各省医药招标工作的风向标。然而,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这次招标价格已经算“颇为客气”。上海一公募基金公司的投资经理解读道:“其实,北京这次的动作是对2009年版的《基本药物目录》进行招标。其品种与2012年版的差异较大,而对比之前各省"2009年版基药"同一批招标动辄降价50%的幅度来说,北京的招标价格"让步"很大了。”

  在这种形势下,不少中药企业不得不勒紧裤带过日子,尤其是中成药企业,与化学药相比,中药材还面临成本的问题,利润空间更加微薄,在被迫转型的同时,也使得一些必用药、常用药面临断档甚至“消失”的危险。业内不愿具名的企业透露了其对价格问题的担心:“我们此次入围的中成药,进入目录很可能被降价20%,而其部分原料药材的涨幅过去三年已超200%。”依照该企业的说法,其是次入围的药品过去6年都未曾涨价,目前成本压力甚大。

  据全国工商联方面指出,目前中药生产企业综合成本是2000年的1-1.5倍,但时至今日相关中药产品却几乎没有上调过价格,大部分产品价格甚至还遭遇多次被降价的尴尬,致使微利、亏损状况在行业中十分普遍。

  两会代表呼吁顶层设计

  关注慢病人群用药困难

  作为药品的消费方,尤其是那些需要长期服用药品却始终处于被动接受局面的慢性病患者而言,常用药的“离场”风险几乎让他们难以承受。以当前国内数以千万计中风病人为例,罹患这一慢性疾病就意味着长期服药的开始。而在这类药物价格和供给的两块可及性不加以干预,救命药难买的尴尬或引发潜在的社会问题。

  事实上,在今年两会中不少代表便将关注点聚焦在中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扶持之上。其中,全国工商联发起相关提案,力推“调减中药产品销项税率,将现行的17%税率降低为13%”。全国人大代表黄细花也提议,对一些百姓急需的救命药,尤其是类似中风等慢性重症等对应的特效药,可建立慢性重症用药补贴目录,参照节能家电补贴的思路,在好药好价保质优先的前提下,为患者购买指定药物提供补贴,一方面解决患者长期服药的经济压力,另一方面又可缓解好药成本价格倒挂的矛盾,让好药真正普惠全民。

  黄细花介绍道:“以中风治疗中成药"华佗再造丸"为例,每月花费约为150元,如果采取西药为主的治疗方案,费用支出则达到400-500元/月,"简便验廉"的特点让中成药备受慢性病人欢迎。但近年来药材成本上涨幅度过大,"成本价格倒挂"的现象已蔓延至很多中药大品种,如进一步推行中成药降价,药品质量恐令人担心,一些好的品种甚至有可能退市。”她表示,“鉴于中风、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重症需要长期服药,非住院报销局限较大,可由国家制定"慢性重症用药补贴目录",参照节能家电补贴的思路,为患者提供特效药物用药补贴,以起到积极的干预效果。”

  目前,全国2012年版基药招标还未正式拉开帷幕,各企业也处于观望中。唯一不受降价“胁迫”的则是中成药的独家品种。而对于降价倒逼药品退市的忧虑,有关部门亦有相应动作。多家药企曾表示,国家发改委已经到各个企业调研价格成本,“唯价是图”的招标取向或有望得到调整。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