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种中医药珍籍秘典整理抢救完成
由中国中医研究院承担的科技部科技基础研究专项“1100种中医药珍籍秘典的整理抢救”,日前在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等单位20余位专家的共同参与下得以完成。
中医药古籍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与疾病进行斗争的记录
至今仍对中西医学工作者具有启迪作用,已成为中医药现代研究和知识创新的源头。但目前中医专业图书馆的设备条件远落后于公共图书馆,且严重缺乏古籍修缮人员,如果破损的珍本古籍得不到及时有效的修复,将有沦为孤本乃至绝版和损毁的危险。为此,科技部于2001年设立了“1100种中医药珍籍秘典的整理抢救”专项。
通过对现存约30000多种不同版本的8000余种中医药古籍进行广泛而严谨的调查研究,课题组将整理抢救的目标锁定为包括16种宋版、50种元版、389种明版、1045种清版在内的约1200种极具学术价值的珍贵典籍。经过一系列严格的工作程序,发现在《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等书目资料中存在包括原始书目著录错误、版本考据错误等不少问题,并发现了大量在有关书目中未收录的古籍,研究人员对此进行了必要的订正或补充,同时收录了146种在国内已经失传的中医古籍精品。
研究人员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全国中医药珍善本古籍档案管理系统”,同时研制完成了《中医药珍善本古籍多媒体数据库》,对320种中医珍善本古籍进行了数字化处理,初步建成了网络版的中医古籍电子图书系统。由于采用了国际通用大字符集和可扩展标识语言(XML),通过对古籍中病、证、方、药进行了详细准确的标注,既满足了中医古籍用字的复杂需求,又完全实现了图文关联模式,在检索方便的同时保持了阅读古籍的真实感,为使这些中医药典籍的广泛传播,最大限度地实现其学术价值奠定了基础。
(实习编辑:朱燕梅)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