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人中就有1个人贫血!
全国第四次营养与健康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的平均贫血发生率高达20.1%。尤其是妇女、儿童和老人都是贫血的高发人群。
这些贫血大部分都是普通的缺铁性贫血,补充营养和铁剂后就会改善。但有一种贫血是可能威胁生命的,那就是肾性贫血!
肾脏虽小,健康血液离不了
人体有左右两个肾脏,位于后腰部,别看个头只有鼠标大小,但能量却不可小觑,同时也是个易受“牵连”的器官。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善,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以及高尿酸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四高是导肾脏损害的常见病因,同时,中国18岁以上的成年人患有糖尿病的发病率是11.6%,不论在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糖尿病成为终末期肾脏病主要病因,对于肾脏的损害不容忽视。不仅如此,肾小球肾炎多发于6~9岁儿童,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死亡,人们对于慢性肾脏病的关注亟待提升。
肾脏是个很勤劳的器官,除了生成尿液以外,它还有血液净化和帮助生产红细胞的功能,肾脏每天过滤全身血液多达50次,加在一起整体容量能达到180升,相当于九个桶装水的量。如果肾脏出了问题,就有可能引发肾性贫血。
肾病早期没症状,晚期九成都贫血
肾脏病可以说是沉默的杀手,早期一般没有明显症状,一旦出现明显症状,可能就已经比较晚了。我国成人慢性肾病的发病率高达10.8%,相当于每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患慢性肾病。贫血是慢性肾病非常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慢性肾病一期就有20%多的病人会合并贫血,随着肾功能减退,慢性肾病分期增高,贫血患病率越来越高,到了终末期,90%、95%以上的病人会合并贫血。
普通人群出现贫血会浑身乏力,没力气,很虚弱,干什么事没有精力,运动起来很吃力。肾病病人也不例外,除了这些不适症状外,心梗、中风、心衰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也随之增加,随着肾功能损伤和贫血进一步恶化,最终增加病人全因死亡发生风险。
创新药突破肾性贫血治疗困境,亟待医保惠及更多患者
肾性贫血光靠饮食是不能好的,一定要进行药物治疗。过去30年治疗肾性贫血一直采用皮下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口服或者静脉应用铁剂的治疗方法,但是存在很多局限性。一方面,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会带来注射疼痛,导致患者依从性差,并且会增加血压升高和心血管疾病风险。单纯补充注射外源性促红素制剂,并不能改善铁的吸收和利用,常常需要静脉补铁,而静脉铁剂在人体中的不良反应十分令人担忧,如急性过敏反应、氧化应激等。
去年年底在国内最新上市的口服药物罗沙司他为肾性贫血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作为历史上首个全球研发中国首发的1.1类新药,它从源头入手治疗,通过对促红素、铁代谢等下游靶基因表达的调控,促进自身促红细胞生成,不受炎症状态影响,改善铁吸收利用,提高血红细胞水平。
2019年4月17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公布《2019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的公告,在医保目录动态调整的大门已经打开以及我国针对创新药的市场和政策的动力驱动正在成型的背景下,期盼国家一类创新药能够尽快被纳入医保目录,惠及更多患者。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婴幼儿因为其特殊的代谢特点,很容易引起缺铁性贫血。据了解,5岁以下儿童缺铁性贫血发病率极高。哪些原因易造成宝宝贫血?宝宝吃什么可预防缺铁性贫血?本期专家视点邀请了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内科主任何丽雅为大家解惑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