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2013、2014年中国医药工业增速不断下滑以来,2015年上半年的医药工业增速更是15年来首次跌破10%关口,仅有9%,但工信部消费工业司副司长吴海东表示,医药工业仍然是全行业工业增速最高。未来医药工业将步入新常态,爆发式增长成为过去。
医药工业是保障居民健康的重要物质基础,尽管改革30年以来医药工业取得飞速发展,但与国际水平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在总体经济环境面临“新常态”时,企业该如何解读当前经济态势?
吴海东认为,医药工业的增速放缓与当前经济大环境密不可分。2015年上半年,中国GDP增幅为7%,医药工业增幅为9%,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3.6个百分点,较一季度环比下降1.2个百分点,较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6.3%)高3.6个百分点。长远来看,医药工业增幅放缓,但发展稳健且持续增长后劲较强,同时,在钢铁、建材、化工、机械、电子、轻工、纺织等12个大门类里边,医药行业增速仍然位居第一,前景依然看好。
此外,在提到医药工业的“十三五”规划时,吴海东也提到,“十三五”期间,国家将大力鼓励中国国产原创药物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原料药产能的对外转移也应提上日程,通过国际合作,实现从产品输出走向产业输出。
对于医药行业的未来,吴海东表示,当前已有一批优秀的民族医药企业凭借多年以来坚持不懈的研发,获得了一大批创新药物,甚至是1.1类新药,具备了一定的国际竞争力,但医药工业“小、散、弱”的行业特点依然非常突出,依然需要通过兼并重组、国际合作等方式组件一批规模大、研发能力强、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医药集团,只有做大做强,才能够进一步保障国民健康,在面临国际竞争时有能力,有底气。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