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为病人开出药方,病患服药的时候如果相信药品的效果,会对药效有帮助。这并非全新的理念。然而,一项新的研究发现,相信药品效果比想象中重要得多,因为药效至少有50%来自于这种心理。
科研人员做了一个实验,他们考察了66名受测者在连续7次偏头痛过程中服用不同药物产生的效果。研究者要求患者第一次头痛后避免服用任何药物,两个小时后,他们得到6个信封,每个装着一种药片,患者将在接下来6次偏头痛时分别服用一种。其中两个信封标注着“利扎曲坦”(Rizatriptan,Maxalt),这是一种治疗偏头痛的有效药品,另外两个信封则注明其中可能装着利扎曲坦或普通的安慰剂,另外两个信封则标明其中只是安慰剂。(安慰剂,指不含任何药理成分的制剂或剂型,外形与真药相像,如蒸馏水、淀粉片或胶囊等。)
结果显示,没有服用药片的两小时,患者的头痛症状严重度增加15%。当服用标明为安慰剂的药片后,受测者的疼痛程度降低26%;服用标注为利扎曲坦的药片时,疼痛度降低40%;当服用不确定是利扎曲坦还是安慰剂的药片时,仍然能令疼痛感降低40%。
最值得关注的是,即使受测者服用了标注为安慰剂的利扎曲坦之后,他们的疼痛症状改善的程度,与服用了冒充是利扎曲坦的安慰剂药片的患者几乎一致。这印证了半个世纪前医药界已经发现的著名的“安慰剂效应”,即又名伪药效应、假药效应、代设剂效应,指病人虽然获得无效的治疗,但却“预料”或“相信”治疗有效,而让病患症状得到舒缓的现象。
该研究由默克公司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联合进行。负责这项研究的哈佛大学学者泰德·卡普特楚克在《科学转化医学期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表示:“药物减低痛楚的效果,与好听的安慰话语没有太大区别。基本上,我们认为,通过言语实际上可以令药效加倍。这是相当令人关注的发现。偏头痛是个理想的测试症状。我不认为还有其他更适合的疾病可以像它这样病发、消失、然后又再次病发。这种症状有助于受测者进行连续的测试。”
研究者困惑的是为何患者不知药品是利扎曲坦还是安慰剂时也能有同样的止痛效果。卡普特楚克分析说:“这里还有些我们无法理解的现象。但我认为这就像神秘感让信教的人更加笃信宗教一样,不确定性可能反而加强了服药者信任的意愿。”
不过,真实的药品至少有一点是只能起心理安慰作用的安慰剂无法比拟的。在实验中,当受测试者被询问服药后两个半小时是否已经不再头痛时,真正服用了利扎曲坦的患者的有25.5%已经止痛,比只服用安慰剂的患者(6.6%)好4倍。
科研人员认为,如果治疗偏头痛症状有情况,那么其他许多疾病也可能存在相同现象,例如哮喘、肠胃病或者背痛,因为这些疾病都存在涉及主观体验的症状。专家认为,这个研究结果应该引起医生及患者的重视,因为这说明医务人员对药物的评价可能从很大程度上影响药效。
另外,这项研究也令人们产生一个疑问,即制药企业在进行新药测试时,是否应该加入“服用者期望值”这个考虑因素。在哈佛的实验中,甚至没有出现医生对药物的评价,而只是改变药品包装上的字眼,就已经产生效果。卡普特楚克表示,实验结论并非要否决利扎曲坦等药物的有效性:“这真是一种好药,如果我有偏头痛,我也会服用它。但我希望医务人员理解一点,就是他们的每个字眼也可能都会(对药效)产生作用。”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偏头痛的原因和治疗方法专题,主要介绍了关于诱发女性偏头痛的原因以及相关的治疗方法,同时也提及了关于偏头痛的临床症状表现以及偏头痛患者如何预防保健等相关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