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别忘了药物的心理效应

2009-02-24 01:47:00《家庭医药》
栏目关注:

  一些千里迢迢从边远地区到大城市大医院求医问药的人即使给一些普通的药物,服药后会产生较大的心理效应;而一些公费医疗者经常光顾医院,尝遍各种药物,大夫即便给开一些对症药也往往不信。

  心理学研究发现,大多数人均有一定程度的暗示性。人类疾病的药物治疗效果,部分与暗示性有关。因此,临床工作中不得忽视这一作用,尤其在药物治疗的护理过程中,须高度注意。

  通常一个人患病后,多需药物治疗,通过药理作用使机体的生理机能发挥作用,以达到治疗的目的,这是药物的生理效应。研究证明,不仅如此,药物还可通过非生理效应,以“接受药物治疗”的方式,在病人心理上引起良好的感受而导致疾病的好转,即药物的心理效应。一般认为,药物的心理效应与其药理作用无关,但可以用药物的生理效应来强化言语暗示效果,这在暗示性心理治疗中则显而易见。

  药物的心理作用并非人人都一样,它与病人的各方面条件(年龄、性别、职业、受教育状况、经济水准等)以及个性特征、心理素质服药时的心情、医护人员的言语态度有密切的关系,而其中较重要的是病人对药物的认识与态度以及接受暗示性的程度。例如一些千里迢迢从边远地区到大城市大医院求医问药的人即使给一些普通的药物,也会觉得此药得来不易,服药后会产生较大的心理效应;而一些公费医疗者经常光顾医院,尝遍各种药物,大夫即便给开出一些对症药也往往不信,负性心理效应使正常的生理效应受到影响,干扰了治疗。对他们来说,那些价格昂贵、包装精美、又经广告大力吹捧的新药往往是“灵丹妙药”。

  在临床实践中,医护人员与病人都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和接受安慰治疗。如在疾病诊断不明确或在误诊情况下用药,实际上就是安慰剂,关键是如何用得更妥当,更有利于疾病的恢复。在给药时,家人可通过言语和态度来提高药物的心理效应。那么如何提高药物的心理效应呢?

  (1)亲属在护理中,要因势利导,适时适度地运用心理效应来增强药物的治疗效果,这取决于亲属的心理素质和掌握有关的心理学知识,及使用技巧。

  (2)言语暗示对药物的心理效应影响极大,可通过言语加强其效应,也可通过言语消除其不良反应。有时还可利用药物来加强语言暗示作用,如癔症病人常用葡萄糖酸钙静脉注射而奏效。国外有人发现,1/3的病人在用安慰剂后可获止痛效应,此类事例举不胜举。

  (3)用安慰剂作保护性医疗,减少病人痛苦。如癌症,在缺乏有效药物和治疗措施时,若医护人员或亲属说:“这种病无法治疗”,就会引起病人的绝望。此时,用安慰剂可解除病人精神上的痛苦。

  (4)护理中要熟练掌握安慰剂的应用,并应仔细观察和了解病人的心理特点,选择恰当的给药时机,配合恰当的言语暗示,排除不良反应的影响,可取得好的效应。

(以上内容仅授权39健康网独家使用,未经版权方授权请勿转载。)

(实习编辑:黄艳玲

更多精彩尽在药品频道!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推荐专家更多
  • 郭进主任药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擅长领域:诊治老年病心血管内科病,尤其擅长老年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疾病的诊疗和康复。

  • 阿衣古丽·玉努斯副主任药师新疆医科大第二附七道湾医院

    擅长领域: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阻塞性肺疾病、肺炎等呼吸道疾病的药物治疗,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的药物治疗。

  • 张波主任药师北京协和医院

    擅长领域:老年人多重用药和处方精简;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常见慢性疾病的药物治疗;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不良反应的鉴别及处理;用药指导、药物咨询以及药事管理。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