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张极:介入瓣膜

2017-09-06 11:44:35BioBAY
栏目关注:

  2017年9月1日至3日,由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BioBAY)牵手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主办的第七届中国医疗器械高峰论坛(DeviceChina 2017)在苏州独墅湖畔拉开帷幕,中国医疗器械高峰论坛作为国内首个聚焦于医疗器械产业的专业高峰论坛,直击新医改与监管新政下的中国医疗器械创新征途。

  本届高峰论坛继续关注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生态发展、行业政策的最新变化;同时还就新兴医用材料、心脏疾病的介入治疗及其延伸和扩展、精准医疗等专题展开深入探讨。在新医改的新政影响下,如何让中国医疗器械创新稳步健行,亦是此次会议上讨论的重要议题。

  9月2日下午,苏州杰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极医学博士进行了主题演讲:介入瓣膜。

  

张极:介入瓣膜_副本

  以下为欢迎主题演讲概要:

  张极:回顾一下历史,1959年开始出现第一个真正的介入瓣膜,但不是放在原位,要开胸。这是第一个瓣膜,不用体外,直接进入。然后出来机械瓣膜,后来又有了生物瓣膜。这些瓣膜要开胸,然后体外建立循环机,如果没有这个机器的话,人就死了。在体外进行循环,打开心脏把这个瓣膜缝进去,脖子上开一个口到肚子这里。有一部分人不愿意受这个罪,也有很多人承受不了这个重负。但从临床上来看50%到70%的病人都活下来了,这两个数据可以从发生率算出来有多少人有这个病。

  咱们的支架从90年代开始就有了。后来这个支架上有直径变化。不管是金属还是什么的东西,把瓣膜放在里面,就完成了瓣膜的替换,这是最原始的设计。从第一个介入瓣膜开始,这些瓣膜都有共同的特点,要依靠医生的判断来放,它自己没有什么结构能够帮助医生准确地定位。

  而我们的有一个定位装置,能够自动找到某个解剖结构。当医生反馈有手感了,就拧另外一个钮,这个瓣膜就会到它该去的地方。不管轻还是重,瓣膜的位置一般不会差多少毫米。这是这个瓣膜和早期瓣膜最大的区别,它有一个分开的装置,又能够和瓣膜合在一起,完成瓣膜的替换。

  目前的生物瓣膜,我们临床上看到的只能治疗主动脉病变,前面的瓣膜主要用在主动脉瓣狭窄。对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病人,没有其他的办法,只有开胸手术。自从有了这个能定位的瓣膜以后,可以治疗关闭不全,也可以治疗主动脉瓣狭窄。

  二尖瓣方面,从2012年以后大家都在尝试这个二尖瓣。都是生物性的瓣膜,有大小变化的环和不同的方式。把它放在二尖瓣,只是因为这个二尖瓣的结构不一样,不太容易把一个东西放那儿不动。大家很快可以看到在临床实验的二尖瓣瓣膜。

  刚才也提到有一些心脏瓣膜只能用于狭窄,有的两种都能够用,有的用于关闭不全。中国最新的研究发现,我们关闭不全的病人实际上更多。但是我觉得病没有治疗方法的时候,往往医生也看不到。当有了治疗条件的时候,这个病人才浮出水面,才知道有多少。关闭不全的病人至少不少于狭窄的病人。在中国有多少病人会有这个病呢?过去高危病人,大概有30万的病人,加一起大概有上百万的病人,每年按人口算65岁以上的病人,至少有25万新增的。主动脉瓣市场,2017年左右有20万新增病例。我们每年卖掉的瓣膜大概5万,大概有75%的病人还没有治,随着老龄化这个病还在继续增长。

  另外一点从数字上我们看不到的,就像我刚才简单说到,我们有那么多病人接受不了这个负担。很重要的一点,这些人不治疗的话是社会的负担,是医疗体制的负担,这些人每年要花10万、20万。在国外这样的病人每年住一两次院,每年要花5万到15万,甚至出院带药都要带5万多。

  我们的社会资源方面,一个医院做一个普通手术要花好几个小时,现在做一个介入手术一个小时之内。同样一个手术室,我一个手术台轻易做5个没有问题。如果有两个手术台倒换着病人一组,医生一天能够做8到10个没有问题。从早上8点到晚上8点,手术时间缩短得多。还省一部分钱,不用ICU。甚至于将来的心脏外科瓣膜替换可能比拔牙还快。

  备注:以上演讲摘要,根据现场实录整理,未经嘉宾审核。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