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名神经系统医学家紧张地走进了诺华的董事会办公室。医学家们希望能说服诺华首席执行官丹尼尔·魏思乐推进研制一种用于老年性痴呆症的实验性疫苗。由于全世界有2500万该疾病患者,因此,即使是该领域中的一只治疗效果有限的药物,也有可能成为“重磅炸弹”药物。不过,该疫苗的试验还将花费数年时间和数亿美元经费。
虽然其他制药公司正在瞄准老年性痴呆症领域,但魏思乐有自己的看法:“我们仍然不明晰老年性痴呆症是一种怎样的疾病,并且不清楚目前的治疗方法是否针对正确的发病机制。”
尽管缺乏足够的科学理解,但在巨大的潜在市场的诱惑下,多数大型制药公司仍在癌症或抑郁症等领域投入了大量的研发资金,但近年来临床试验遭遇了较高的失败率。魏思乐拒绝全球最麻烦的疾病之一老年性痴呆症,折射出诺华在研究策略上的彻底转向。
7年前,魏思乐将风险计算纳入了公司的开发计划,对诺华的研发模式进行了彻底的改革。他决定,只有当药物有足够的科学证据支持,诺华才会进行长期试验,不论药物所治疗的疾病是否罕见疾病,初始形成的市场到底有多大。他的观点是,你若完全被财务预算牵制而不靠科学证据,那么最终还将浪费时间和金钱。
魏思乐的目标是将公司最成功的创新产品之一、抗癌药物格列卫(Gleevec)的经验制度化。格列卫最初获批用来治疗一种每年仅侵袭数千人的罕见血癌,此后又被证实对其他6种危及生命的疾病也有疗效。去年,格列卫为诺华创造了37亿美元的收入。而根据诺华的年度报告,去年该公司销售收入达到415亿美元,利润总额为90亿美元。
魏思乐承认,格列卫的成功有点侥幸:该药有着复杂的历史,且基本上早于诺华实施的战略转型。然而,格列卫捷报频传让魏思乐理清了思路。现今诺华有93只候选药物处于开发之中,其中40%的开发时间是3年以上。去年生产的80%的药物都是经过从早期测试阶段到晚期开发阶段的完整过程,这一比例比2005年提高了60%。
罕见病,才是机会
诺华令人刮目相看的研发行为,对于整个制药行业来说可能标志着一个转折点。过去20年来,在众多生物科技公司极其关注科学证据时,大多数制药公司更感兴趣的仍是开发和销售旨在治疗大众疾病的拳头产品。这种做法确实让制药公司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其中包括一系列声名显赫的降胆固醇药物,以及其他疗效适中、面向大众市场的药物。
事实上,制药公司已经耗尽了容易抓住的治疗目标。而随着许多上市已久的拳头产品开始失去专利保护,在今后5年里,制药行业预计将在仿制药的竞争中失去约1400亿美元的销售收入,这些收入来源必须进行填补。
目前,大型制药公司虽然每年投下了几十亿美元的研究预算,但没有任何一家产品研发线上拥有大量有希望的药物。制药行业还面临着监管部门对药品安全前所未有的警惕,并且医疗健康保险公司开始拒绝为那些只有合理利润而价格昂贵的药物买单。
所有这些现象都能够解释近来制药行业的兼并和收购行动为何开展得如火如荼,这其中包括辉瑞以680亿美元收购惠氏公司,默沙东与先灵葆雅以410亿美元的价格联姻。然而,这些公司规模越做越大,推出的新药数量却似乎越来越少。2008年,美国制药公司投入了652亿美元的研发费用,几乎是2002年的两倍,但去年只有8只全新药物走向市场,其数量是2001年的一半。
曾是一名医生的魏思乐认为,现在制药行业的一些高管们已经完全偏离了科学根基,忘记了他们的核心客户是病人,而非股东,这是追求季度业绩的恶果。他相信,诺华重点关注人数较少的狭义病人群体将催生出更有针对性、疗效更好且副作用更少的药物。同时,监管部门将乐于批准这些药物,并且这些药物获取医疗补偿的麻烦将更少。
正如美国UnitedHealthcare公司负责肿瘤学事务的高级副总裁LeeNewcomer所言,“医疗保健领域有那么多垃圾药品,保险公司是没有能力为这些雷同药物买单的。”诺华的研发模式则意味着合适的病人将得到合适的药物,那么保险公司就有可能支付费用。
学术味,再浓一点
2002年,魏思乐做出了最大胆的举动,摒弃了传统的药物开发模式,只对那些迫切需要新药治疗、并且其遗传学已经有了很深了解的疾病展开研究。对罕见疾病进行研究,当时被业界看作是一种商业性自杀行为。但魏思乐认为,许多罕见疾病与常见疾病有着共同的遗传学基础。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