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艾滋病疫苗研究走进歧途?

2009-06-03 19:27:0039健康网社区
栏目关注:

  科学界对研制出艾滋病疫苗的时间表变得越来越悲观。目前在这个领域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在基础研究和疫苗研制之间实现平衡。

  英国《卫报》日前以这样的标题表达了人类对艾滋病疫苗研究的悲观情绪——《人类可能永远找不到艾滋病疫苗》。

  这份报纸做出上述判断的依据是,诺贝尔奖得主戴维·巴尔的摩2月18日在美国科学促进会年会上发表了一段“悲哀论词”。巴尔的摩说,艾滋病的复杂性意味着,与25年前科学家首次发现艾滋病病毒的时候相比,今天他们发现疫苗的希望同样渺茫。

  巴尔的摩是美国加州理工大学生物学教授、美国科学促进会主席、世界知名的艾滋病专家。他因为发现了一种酶,于1975年荣获诺贝尔医学奖——这种酶后来被证明是艾滋病病毒的关键再生结构。

  上世纪80年代初,人类发现了人体免疫缺损病毒与艾滋病的联系。那时,很多科学家相信,人类很快就能找到预防和治疗艾滋病的疫苗。1984年4月,美国卫生和人类服务部的一名高级官员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乐观地估计,“在2年内,最多3年,我们将拥有艾滋病疫苗”。

  从1986年开始,巴尔的摩领导一个专家组开展艾滋病疫苗研究。对于找到疫苗的时间表,巴尔的摩并不像其他科学家那样乐观。当时他推断,“鉴于这一问题的复杂性,找到一种疫苗至少需要10年的时间”。20多年过去了,巴尔的摩和他的同行们没能达到目标,而且对于研发疫苗的前景他略显悲观。

  “我现在仍然认为,艾滋病疫苗的研发至少还需要10年。但你们很可能会问,如果10年以后变成20年以后,是否意味着人类永远也找不到这样的疫苗?的确有人认为,人类永远也找不到艾滋病疫苗。我不想假装发现了一条通向某种新疫苗的途径。”现在,巴尔的摩如此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希望之星”陨落

  最令人沮丧的事件发生在去年9月18日。这一天,制药企业美国默克公司正在进行的艾滋病疫苗试验被叫停。

  据美国《科学》杂志报道,当天,对该疫苗大型临床试验的一项中期安全性分析显示,该疫苗既无法保护志愿者免遭致命病毒的侵害,也不能减少人体免疫缺损病毒感染者体内的病毒数量。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与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发布的《2007年全球艾滋病流行状况更新报告》显示,目前全世界大约有4000万人感染人体免疫缺损病毒,如果按目前的感染速度计算,未来5年中还将有3000万人感染。也正是由于艾滋病在全球的蔓延,使得艾滋病疫苗市场越来越被制药企业所看好。分析数据表明,2006年全球疫苗市场的容量为100亿美元。

  默克公司这项耗时10年的疫苗研究的失败,对艾滋病疫苗研究领域来说,是一场灾难性的打击,因为默克的疫苗被认为是艾滋病疫苗的“希望之星”。2004年,该公司与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性疾病研究所、一个名为艾滋病病毒疫苗联盟的学术机构组成团队,实施全球性人体试验。来自北美洲、南美洲、加勒比海地区和澳大利亚的3000多名人体免疫缺损病毒呈阳性的男性和女性参加了试验。他们的年龄介于18岁到45岁之间。试验前,这些志愿者都没有感染人体免疫缺损病毒,但都是艾滋病的高危人群,包括同性恋者和性工作者。志愿者被分为两组,其中一组获得艾滋病疫苗注射,一组注射安慰剂。

  共有1500名志愿者参加了该项试验,其中绝大多数是男同性恋者。在至少接种了一次疫苗的741名志愿者中有24人被感染,而对照组762人中有21人被感染。更令人失望的是,两组试验者体内的病毒载量水平没有什么区别。

  “试验失败的消息令人震惊,它毁灭了我们的希望。”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性疾病研究所艾滋病疫苗项目负责人佩吉·约翰斯顿说。高度关注此项研究的巴尔的摩沮丧地说:“研制疫苗不成功是可以理解的,但却是不能接受的。”

  “望山跑死马”

  20多年来,包括中国在内,全球已有100多种艾滋病候选疫苗曾经或正在进入临床阶段,但至今人们没有看到任何产品。

  带来重重困难。张林琦用“望山跑死马”和“跟着感觉走”,来描述艾滋病疫苗研发现状。

  艾滋病病毒是靠感染人体并在体内大量复制而繁衍生存的。病毒在自我复制过程中,不是100%精确,导致所复制的病毒在基因和蛋白序列方面与最初的病毒不同。一个候选疫苗从开始研究到开始大规模临床试验往往需要几年的时间,而此时疫苗的效力也许已经和艾滋病病毒在基因的蛋白序列上不相匹配了。

  艾滋病病毒不仅仅在不同地区、不同个体之间大相径庭,而且在同一个体内也具有多样性。这就使免疫系统很难对机体内所有的艾滋病病毒产生有效的免疫反应。虽然免疫反应可能对一些病毒有效,但仍有许多其他病毒可以“逃逸”免疫反应的识别和抑制。感染者体内病毒也可能因变异而产生对抗病毒药物的耐药性。科学家现在并不清楚艾滋病疫苗是否对感染者体内不同的病毒都具有保护作用,如何研制广谱艾滋病疫苗是科学界面临的最大挑战。

  据报道,默克公司这次失败的疫苗曾在猴子试验中取得非常明显的免疫保护效果,即它不仅能防止猴子不被感染,而且即使是被感染了,疫苗也可以降低猴子体内的病毒水平。在动物身上具有这么好的反应,在人身上却不行。

  张林琦认为,猴子在各方面虽然都十分接近人,但它毕竟不是人。任何动物模型本身都有缺陷,所反映出来的生物学现象和机制并不完全和人一致,只能是一个参考。目前,科学家仍然没有找到一个理想的、可以信赖的动物模型,这也成为制约艾滋病疫苗研究的一个瓶颈。

  此外,张林琦说,科学家目前对免疫反应与疾病进程的相关性了解不足,艾滋病病毒的传播和发病机制尚未被完全阐明,这些都使得艾滋病疫苗的研发缺乏准确和可靠的科学基础。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