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已入秋,秋风秋雨袭人面,随着气候变化,常见病种会有所改变,例如夏季的呼吸道感染多为高温造成的风热感冒;而秋季,风寒感冒逐渐增多,祛除风寒的药物应多备一些,如感冒清热颗粒等。夏季的腹泻多是细菌性痢疾;秋季的腹泻多为轮状病毒所致,多数不需使用抗生素,而抗病毒药、止泻和防止脱水的药物则应准备一些,如利巴韦林颗粒剂等
防治感冒药:
治疗风寒感冒有风寒感冒冲剂、感冒清等;治疗风热感冒有桑菊感冒片、VC银翘片、银翘解毒片等;感冒发热者,可选用正柴胡饮、双黄连口服液或紫雪丹等。 一般来说,感冒药早期应用效果好,使用时患者要多喝开水,注意休息,少吃油腻食物。
治胃病类药:
胃苏冲剂、气滞胃痛冲剂等,可用于秋季风寒袭胃或饮食不节引起脘腹疼痛;山楂丸、神曲丸、香砂养胃丸、木香顺气丸等,可用于食后脘腹胀满、呃逆频作等。
止咳药:
秋季燥邪为患,易引起肺燥干咳、咽喉干痒,可配备雪梨膏、川贝止咳露、枇杷止咳露、蛇胆川贝液等;风寒咳嗽,可选配橘红片(丸)、急支糖浆、杏苏止咳糠浆、通宣理肺丸、蛇胆陈皮散等。气喘者,可配备桂龙止咳胶囊、消咳喘、固本咳喘片等。咽喉干痒的,可配备西瓜霜含片或喷剂类、草珊瑚含片、清凉喉片等。
止泻药:
寒湿泻泄的,可选配藿香正气水之类;湿热泻泄者,可选用葛根芩连片、香连丸等。云南白药粉剂或胶囊外贴肚脐对寒湿、湿热型均可选用。腹泻后容易引起脱水,因而注意补充水分,维持水盐平衡等,可有效地改善腹泻诸症。
抗过敏药:
秋风起时尘土扬,加之秋季鱼美、虾肥、蟹壮,容易引起皮肤及胃肠过敏,可配备乌蛇止痒丸、湿毒清等。也可配备一些西药如息斯敏、扑尔敏片等,此类药物有嗜睡的副作用,服用后不宜驾车或从事高空作业。
外用药:
伤湿止痛膏、京万红软膏、云南白药酊剂及气雾剂、创可贴等,用于烧烫伤、跌打损伤等。家中最好配备一些必要的器械、辅料等,如体温计、镊子、75%酒精、碘酊、紫药水、棉签、纱布等,一些小伤、小病等可以在家中处理,但要注意防止感染。
此外,家中有慢性病者,还要注意备好常用药,如高血压病人的珍菊降压片、罗布麻片;糖尿病人的消渴丸、参芪降糖胶囊等。患有慢性病者,一定要按时、按量服用,保证作息规律。
喝中药须调好温度:
中药的服用方法有十余种,其中最普通的服法是温服,即汤药煎好后晾温服用,多数中药适合此种服法,服药与进食间隔时间应在1个小时以上。
需特别注意的服法包括以下几种。饭前服,多数药都宜饭前服用,其原因是药物胃肠吸收好,攻下药、驱虫药及治疗胃肠道疾病的药物则更加适宜;饭后服,对胃肠道有刺激性的药物、消食药宜饭后服;空腹服,补养药宜在早晚空腹服,以利药物的吸收。泻下药宜在早上空腹服,因为这类药物服后很快见效,故不宜睡前服用。
凉服与热服,应根据情况具体分析,治疗热病的药,如热在肠胃,患者想喝凉饮者,可凉服;治疗寒症,如外感风寒的药,宜热服,而且热服后应再喝些热粥,盖被出汗,以便药效能得到显著发挥。
顿服,即一次将药服完,迅速发挥药效,此服法多用于重症患者。频服,即不分次数频频饮用,多用于咽喉、口腔疾病的患者。呕吐较重的患者,也应少量频服。
睡前服,用于补心安神的中药,应在睡前30分钟至1小时内服用,以充分发挥药效;隔夜服,常用于驱虫药,睡前服用一次,第二天早晨空腹时再服用一次,以便将虫杀死并排出体外;兑服,煎好的药液兑入少量黄酒服用,目的是增加药力,多用于治疗风湿病或跌打损伤。
(责任编辑:黄镓欣)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秋日外出旅游中较容易发生的内、外伤病主要是感冒、急性胃肠炎、痢疾、食物中毒、中暑、晕车晕船、头晕以及碰撞、扭伤等,一般可以备带下列一些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