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本土药企正在经历“大升级 大淘汰”成长格局

2014-11-27 17:09:1539健康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2007年应该是中国医药市场最幸福的时代,高达30%的增长率让医药企业一路狂飙笑傲群雄,但随着2012年的17%,2013年的15%,直到2014年的预计增长率12%,曾经一路狂飙的增长曲线开始缓慢下行。黄东临预测,随着增速放缓,国内医药行业的整合浪潮也将随之到来,多部门对医药价格的高度关注也令企业主感到不安。

  11月25日,由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39健康网、国药励展共同主办的2014(第三届)医药战略峰会在广州新天希尔顿酒店拉开帷幕。以“解读信息,决策未来”为主题的信息分享沙龙吸引了近300余名来自药企、投资、医院等行业人士与会,各方观点碰撞,精彩纷呈。

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首席咨询师黄东临在第三届医药战略峰会上演讲
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首席咨询师黄东临在第三届医药战略峰会上演讲

  “尽管20%以上增长率的幸福时代已经没有了,增幅趋缓,但医药行业仍然可以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首席咨询师黄东临在2014(第三届)医药战略峰会上表示,“很多企业主抱怨生意不好做,其实生意好做的时候大家需要起早贪黑,现在增速放缓了,更需要起早贪黑,加快产业升级,制定新战略,仅此而已。”

  2007年应该是中国医药市场最幸福的时代,高达30%的增长率让医药企业一路狂飙笑傲群雄,但随着2012年的17%,2013年的15%,直到2014年的预计增长率12%,曾经一路狂飙的增长曲线开始缓慢下行。黄东临预测,随着增速放缓,国内医药行业的整合浪潮也将随之到来,多部门对医药价格的高度关注也令企业主感到不安。

  如何在更加严酷的淘汰赛中存活下来,企业的战略制定至关重要。

  中国医药市场爱“名牌”

  根据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的监测数据显示,同样一种新药,当欧美市场由于专利到期、仿制药大批量上市导致价格暴跌、市场萎缩的时候,中国市场依然能够保持相当稳定的增长并且延续相当长的热销期。尽管上量不如欧美市场凶猛,但在持久力上,中国市场显然远胜欧美,“品牌药”在中国更具号召力。

  黄东临分析认为,受物价审批、招投标、医保、医院开户等因素影响,医药新产品在中国上量普遍较慢,而一旦解决上述问题,打通渠道通路,新品尤其是知名企业品牌更容易通过新区域、新机构的开拓快速增加收入,进入高速增长曲线。

  通过持之以恒的品牌传播,品牌药往往能在中国聚集一大批忠实用户,将“老字号”的优势无限放大,即便是明显处于衰退期的老药、老品种,只要质量过硬,依然不乏忠实拥趸。

  壁垒增加让医药生意难做

  尽管随着市场总量的迅猛增长,医保制度负担能力逐年提升,老龄化越来越严重,新医院越来越多,可供医药企业大展拳脚的领域规模越来越大。但医药企业却普遍反映2014年的生意越来越难做——新品难批,上量不易,价格太低,利润太少,成本太高……

  客观而言,2014年发生的一系列针对医药行业的整肃行动确实让行业感受到了一丝寒意,但真正令企业在经营中感到难受的,却是看不见的“壁垒”。

  这些壁垒包括缺乏透明性和连贯性的政策、监管力度的空前严厉、各项准入规章制度、审批原则的频繁变化等,而各地纷纷开展的医改试点也让各地政策出现了巨大的差异,企业为招投标及准入在单个市场投入巨大人力物力财力,在实际经营中造成了成本高涨、效率低下的困境。

  针对这一现状,黄东临建议企业主应该“主动出击”,重视政府事务和市场准入,时刻留意政策变化,同时将营销和销售中心下沉,更贴近市场,针对不同区域充分放权,充分适应各地市场变化,缩短政策适应时间。

  四种战略 你怎么选?

  黄东临透露,以药品批发价计算,2014年,100张床位以上医院的药品销售额为6234亿,100张床位以下的医疗机构销售额为3617亿,在可预见的2014-2017年,这两部分市场的增长率预期分别为12.5%和19.3%。在中心城区大医院增幅趋缓的同时,二三线依然能保持旺盛的增长。与此同时,医药行业信息还面临着医疗需求供需两旺、规章制度逐渐规范、本土企业创新实力增长等一系列利好因素。

  针对现实情况,黄东临为企业开出了4种战略建议。

  第一种,“低价普药产品库”,简单来说,就是“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通过打造广泛的生产线,开拓多种渠道,主攻中低端的低价医药产品,尽管利润率较低,但风险分散,即使行业寒冬来临也可以生存无忧;

  第二种,“勇夺首仿”,首仿药一直是各家企业追捧热点,尤其是生物仿制药,更是销售排行榜前几名的常客,对于拉动企业销售总额及利润率都是大杀器,但同时也需要具备较强的仿制能力和推广能力,毕竟赢家只有一个;

  第三种,“专注专科药”,专科药物一向是利润率较高的品种,且易在较小领域内形成垄断,同样,与之而来的风险就是高投入,及收入增长的天花板;

  而第四种则正是国内众多实力较强的仿制药正在尝试的一条道路——“研发创新药”,通过药品创新,获得高利润并且具有市场独占地位的创新型医药产品,获得冲冠政策的鼓励与支持。当然,这对医药企业的要求也是全方位的,全面的新药开发能力、工艺设计能力、临床试验、政府沟通……哪一关都不容易闯,能否经起漫长的消耗战,对于绝大部分中国药企来说,依然需要慎重。

  如果你是一家企业的经营者,你会怎么选?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