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糖尿病患者可餐前注胰岛素

2011-06-27 02:46:00新浪健康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胰岛素在糖尿病血糖控制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要它何时“上场”、“下场”和“演出”,医生要学学导演的本领。<br>

  胰岛素糖尿病血糖控制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要它何时“上场”、“下场”和“演出”,医生要学学导演的本领。

  初发病人:短期强化

  初发的2型糖尿病,尤其是空腹血糖大于11.1mmol/L的患者,由于葡萄糖毒性作用等因素,导致岛β细胞功能暂时受抑制。此时使用口服降糖药物可能效果不佳,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不仅能尽快将血糖降到正常,而且能使胰岛β细胞功能得到改善。治疗1周到3个月,即使停用外源胰岛素,由于患者自身胰岛β细胞功能恢复,也有可能不需降糖药物而仅靠节食、运动即可控制血糖,这段时期称为“蜜月期”。不过,不是所有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都适合胰岛素强化治疗,有些患者使用胰岛素效果一般,并且有出现低血糖的危险。

  口服注射 双管齐下

  二甲双胍是糖尿病的一线药物,尤其是偏胖的患者。若血糖控制不理想,启动每天一次的基础胰岛素治疗能有效控制空腹血糖,使空腹和全天血糖尽快控制达标。另外,患者应注意食控制和运动降低体重,也可选用增加体重相对较少的降糖药,如格列美脲格列齐特等。另外,继续使用二甲双胍不仅能减少胰岛素用量,也可以避免体重增加

  并发症:餐前一针

  优降糖是强效磺脲类口服降糖药物,老年糖尿病患者病史长,出现、神经、肾脏等慢性并发症的可能性较大,建议还是使用胰岛素治疗比较好。在空腹血糖基本控制的情况下,若餐后血糖高,可使用餐前短效胰岛素,维持空腹血糖8mmol/L、餐后血糖10mmol/L左右即可。另外,须密切监测血糖,以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吃药管用 不必打针

  近年来,胰岛素的使用范围不断增大,但胰岛素毕竟是药,有低血糖、体重增加和过敏等潜在的副作用,应用不当可能适得其反。如患者口服降糖药即能将血糖控制平稳,就没有必要使用胰岛素治疗。是否需要用胰岛素,须结合患者的年龄、血糖水平、并发症情况、基础合并疾病、患者认识水平和自我血糖监测能力等,具体分析。

  孕妇患者:短期戴泵

  妊娠期母体内分泌激素、代谢等一系列改变,使得孕妇血糖波动大、低血糖发生率增加,易出现流产羊水过多、妊高症、酮症酸中毒等情况,不仅威胁孕产妇健康,对胎儿也有较大危害。由于口服降糖药对胎儿有害,怀孕期患者应使用胰岛素治疗,而胰岛素泵能模拟生理胰岛素分泌模式,达到血糖的优化控制。使用胰岛素泵的患者,分娩后血糖下降且较易控制,可根据情况选择下一步治疗。

  大忙人:戴个泵

  糖尿病起病10年内的血糖控制非常重要,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阶段,若不进良好的血糖控制,则罹患各种并发症的风险很大。一些患者工作很忙,生活不规律,口服药和皮下胰岛素治疗血糖难以控制,且易出现低血糖。胰岛素泵给药能模拟自然的胰岛素分泌模式,包括持续24小时输入微量胰岛素和餐前负荷胰岛素输注。前者可设定不同的时段,餐前输注可根据就餐时间和方式灵活掌握,最终达到血糖的优化控制。

(以上内容仅授权39健康网独家使用,未经版权方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来慧丽 实习编辑:朱燕梅)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糖尿病心肌病
  • 消渴丸

    滋肾养阴,益气生津。用于多饮,多尿,多食,消瘦,体倦无力,眠差腰痛,尿糖及血糖升高之气阴两虚型消渴症。[详细]

    去看看 ¥34.57
  • 硝苯地平控释片

    1.冠心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劳力性心绞痛);2.高血压。[详细]

    去看看 ¥51.5
擅长糖尿病心肌病专家更多
  • 韩其蔚主任医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擅长领域:老年糖尿病、老年甲状腺疾患、高脂血症、痛风、骨质疏松症和更年期综合征。

  • 范莹主治医师武汉市第五医院

    擅长领域:主治医师,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心肌病及心包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毕业于武汉大学第二临床学院,从事心血管病的临床、科研、教学工作7年,对各种常见、疑难、危重心血管病具有一定的诊疗经验,尤其擅长于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心肌淀粉样变性、糖尿病心肌病、心肌致密化不全、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的早期诊断和优化治疗。主持科研项目2项,发表论文2篇。

  • 李敏主任医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擅长领域: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甲亢、肥胖症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