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不良反应!药物可导致尿失禁

2011-01-24 06:20:0039健康网社区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尿失禁是由于膀胱括约肌损伤或神经功能障碍而丧失排尿自控能力,使尿液不自主地流出。

  尿失禁是由于膀胱括约肌损伤或神经功能障碍而丧失排尿自控能力,使尿液不自主地流出。

  尿失禁按照症状分类

  尿失禁按照症状可分为充溢性尿失禁、无阻力性尿失禁、反射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及压力性尿失禁5类。

  充溢性尿失禁是由于下尿路有较严重的机械性(如前列腺增生)或功能性梗阻引起尿潴留,当膀胱内压上升到一定程度并超过尿道阻力时,尿液不断地自尿道中滴出。该类患者的膀胱呈膨胀状态。

  无阻力性尿失禁是由于尿道阻力完全丧失,膀胱内不能储存尿液,患者在站立时尿液全部由尿道流出。

  反射性尿失禁是由完全的上运动神经元病变引起,排尿依靠脊髓反射,患者不自主地间歇排尿(间歇性尿失禁),排尿没有感觉。

  急迫性尿失禁可由部分性上运动神经元病变或急性膀胱炎等强烈的局部刺激引起,患者有十分严重的尿频尿急症状。由于强烈的逼尿肌无抑制性收缩而发生尿失禁。

  压力性尿失禁是当腹压增加时(如咳嗽打喷嚏、上楼梯或跑步时)即有尿液自尿道流出。引起该类尿失禁的病因很复杂,需要作详细检查。

  除此以外,有些药物也会引发尿失禁:

  老年人尿失禁的原因很多,服用某些药物也可诱发尿失禁,对此应引起重视。可致尿失禁的药物有以下几种:

  作用于副交感神经的药物 此类药主要作用于膀胱体部胆碱能受体,促进膀胱逼尿肌收缩,如胆碱药氯化乙酰胆碱等。

  抗胆碱酯酶药物 胆碱酯酶可使乙酰胆碱水解。抗胆碱酯酶药物可使酶失去活性,影响乙酰胆碱分解,使体内乙酰胆碱浓度升高,作用于胆碱能受体,促进膀胱收缩而导致尿失禁。这类药物有甲基硫酸新斯的明、溴化双吡己胺等。

  降压药 抗心律不齐药β-受体阻断药可转抗膀胱体部存在的较多β-肾上腺受体,从而使膀胱逼尿肌收缩,引起尿失禁,如心得安、氨酰心安等。

  利尿药 如速尿,可使尿量和排尿次数增加,也使老年人生活活动能力下降,一旦感觉有尿意,还未来得及走到洗手间时尿液已排出。

  镇静、催眠、抗组织胺药 这类药物或是使老年人判断力下降,对排尿难以自控,或是引起中枢性肌弛缓,都可引起尿失禁。

(实习编辑:朱燕梅)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相关专题
冬季感冒孕妇用药须知

妊娠后,孕妇体内酶有一定的改变,对某些药物的代谢过程有一定的影响。药物不易解毒和排泄,可有蓄积性中毒,在孕早期胎儿器官形成时,药物对胎儿有一定的影响,故感冒最好不吃药。但一些疾病本身对胎儿、母亲的影响远远超过药物的影响,这时,就应权衡利弊,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