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疾病都可能引发疼痛,目前每年有上亿人在使用各种解热镇痛药和消炎镇痛药,而在由用使用不当引发的不良反应人数也在与日俱增”。9月23日,在武汉举行的“扶他林·乳胶剂健康教育系列活动”中,专家提醒公众对疼痛及疼痛治疗缺乏科学认识,容易引发不良后果。
胃肠道反应是最大问题
中华医学会疼痛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徐建国教授表示,作为口服止痛的一类常用药NSAIDs(非甾体抗炎药)消耗量也非常大,比抗凝药的用量还大。在药店,这些非阿片类止痛药很容易就买到,一些人就认为非阿片药物没有副作用,其实这是一个误区。
非甾体抗炎药品种多、用量大、效果也是很突出的,但国家卫生部全国合理用药监测系统专家孙忠实提出,有个最大问题,就是胃肠道的不良反应,可引起溃疡,轻则溃疡,重则穿孔出血,影响到上消化道、小肠甚至是结肠和下消化道。这也导致患者不得不花更多钱去治疗不良反应带来的疾病。
重复和过量用药加重危害
孙忠实介绍,美国国家药监局(FDA)在今年6月发表通知,提醒使用者,最近几年与镇痛药有关的死亡率直线上升。曾经有FDA统计,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达3个月或以上者,上消化道溃疡、出血及穿孔发生率为1%-2%,如达一年,则发生率为2%-5%。另据资料统计,美国每年有10.7万余例患者因非甾体类抗炎药的不良反应而住院治疗,而且还导致约1.65万人死亡。
究其原因,孙忠实分析说,首先是过量使用,例如原本只需吃一片的,患者治病心切,擅自加量吃了两片药;还有一个问题是重复用药,吃了这个药,他又吃另外一个类似效果的药,导致毒性叠加。此外这类止痛药不能和酒精、含有酒精的饮料同时服用,有关药品的说明书里都有明确提醒,否则后果严重。
孙忠实强调说,国内的情况和美国一样,而且发展到较严重的地步了。中国人相信中医,吃了西药又去吃中药,殊不知有的中成药含有和西药类似的成分,导致药理毒性加重。还有就是喝酒,有些不胜酒力的人,喝了酒以后感觉头痛,马上拿出止痛药吃,这也会加剧药物毒性。
孙忠实表示,对于常见的三大身体疼痛,国际通行的治疗方法是首选外用止痛药,如扶他林乳胶剂等。
“网虫”可以通过外敷摆脱“鼠标手”困扰
经常使用鼠标、键盘或者手工操作较多的人,手腕以及手指关节会出现疼痛,也就是腱鞘炎,这令不少网虫十分苦恼和痛苦。
徐建国教授表示,治疗腱鞘炎,关键在“制动”,也就是远离鼠标、键盘等物,让双手好好休息。如果“网虫”有机会让双手得到充分休息,并辅之以热疗,能够摆脱“鼠标手”的困扰。
他举例说,比如使用热敷,用热毛巾敷在疼痛部位,每天敷20分钟;或者把疼痛部位放进热水里泡上20分钟,水温控制在50℃至60℃为宜。热疗之后,配合用一些非甾体类药物(例如扶他林乳胶剂)敷在疼痛部位,揉搓5分钟以上,效果会更好。
(实习编辑:朱燕梅)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科学家对8.1万名年龄在50至79岁之间的妇女跟踪调查后发现,日常生活中定期服用止痛药的妇女,乳腺癌发病率大大低于未服用该药品的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