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国人对避孕药的误解

2010-10-28 14:02:00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英文《中国日报》10月26日封面文章: 得到一份令人满意的跨国公司工作刚满两个星期,林燕萍忽然发现自己怀孕了。对于一位新近跳槽而且已经有了一个4岁儿子的母亲来说,这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英文《中国日报》10月26日封面文章: 得到一份令人满意的跨国公司工作刚满两个星期,林燕萍忽然发现自己怀孕了。对于一位新近跳槽而且已经有了一个4岁儿子的母亲来说,这可不是什么好消息。之前她从未采取任何科学的避孕措施,只是依赖计算自身生理周期。这种办法对她一直很有效,直到发生了“意外事故”。医生指出,靠计算生理周期来避孕是非常不可靠的,因为生理周期很可能会受到压力等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变化,开始一份新工作所带来的压力就是其中一种。林燕萍选择了堕胎。她把这次意外怀孕归结于“自己倒霉”和“不小心”,说:“避孕药是反自然的,我担心它会有损健康,而且避孕药需要天天吃,太麻烦了,我肯定会忘的。”。之后她仍然使用生理周期计算法,而不愿服用避孕药。

  50年前,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核批准第一批口服避孕药投放市场。从此以后,这种小药片成为了西方国家最受欢迎的避孕方式之一。然而在中国,医学专家认为口服避孕药的影响力还微乎其微,公众对避孕药普遍存在许多误解。类似的看法在广大中国人中间非常普遍。2009年,中国人口宣传教育中心牵头组织了一次网络调查,结果显示,在8501位回复者中,67%的人对口服避孕药的副作用感到担忧,17%的人认为每天服药太麻烦,另有14%的人担心避孕效果不好。

  国家计生委科研所研究员吴尚纯表示,在15-49岁采取避孕措施的中国育龄妇女中,只有1.67%的人服用避孕药。这个比例与很多发达国家形成了鲜明对比。据联合国统计,41%的荷兰人、29%的英国人和18%的美国人使用口服避孕药。而对中国人来说,常用的避孕方式则包括避孕套、绝育手术和宫内节育器。

  根据《2009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08年有768万余中国妇女放置了宫内节育器,另有182万余人做了输卵管或输精管结扎手术。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国政府大力推广以宫内节育器和绝育手术为代表的长效避孕措施。这些措施一旦被人们采取,避孕效果可以持续好几年,便于计划生育干部统计和管理。直到最近10年,更多中国人才开始使用避孕套、口服避孕药等更加私密和独立的避孕措施。

  2006年,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一项调查显示,15-49岁的已婚夫妇中,使用避孕套的人数约占10%。尽管避孕套在中国比避孕药更受欢迎,其避孕效果却不如后者。临床试验显示,使用避孕套的妇女中,平均每100人在一年内有2-12例意外怀孕,而使用口服避孕药的妇女只有0.1-1例。但是,大多数中国人对此并不了解。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学分会主任委员程利南表示,“中国妇女对激素和口服避孕药普遍怀有误解。”她告诉《中国日报》记者,2003-05年,一家制药公司在7个主要城市对1300名女性和233名男性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很多人认为每天服用避孕药会导致不育。人们抱怨避孕药带来体重增加、内分泌失调等问题,甚至有人担心它会引发癌症。“是药三分毒,”在一家杂志社工作的胡婧说。她的男朋友认为口服避孕药有可能危害健康,不同意她吃。类似的误解不仅普遍存在于民众中间,在医务人员中也很常见。胡婧还在上大学的时候,校医学院的一位教授在性教育讲座上就告诉过她,口服避孕药有可能导致轻微的抑郁症。据上海市计划生育技术指导所调查,该市服用避孕药的妇产科医生不到3%。

  大众对避孕药的这些负面印象被网上流传的故事进一步强化。在天涯论坛上,一位自称“我被搞笑了”的网友发帖讲述了这样一段经历:据称,该网友服用避孕药一年后,性欲明显下降,脾气也越来越暴躁。她坚持服用了4年避孕药,发现问题愈加严重,于是在2009年1月停药,随即闭经。经医生诊断为多囊卵巢,是导致妇女不育的一个主要原因。这个帖子自6月15日发布后,吸引了473821人阅读和1815个跟帖。多数留言都表达了类似的担忧。一些网友甚至呼吁读者把帖子转发给身边的亲朋好友,作为警示。“口服避孕药的副作用被网上扩大了,远远没有网上传播的这么厉害。”程利南教授表示。“它有一定的适应人群,掌握了禁忌症和适应症以后,其实它还是非常安全的。一个人如果血压高,有心血管疾病、血栓性疾病或者严重的糖尿病,是不适于使用口服避孕药的;但如果是一个生育期健康的人群,用口服避孕药几乎没有什么太大的健康上的危险。”她认为,导致这种恐惧心理的原因还是知识普及不够。尽管中国人在性行为方面已经比以前更加开放,人们对生殖健康的知识却依然匮乏。许多年轻人甚至把服用紧急避孕药作为常规避孕措施。紧急避孕药,又称探亲避孕药,其作用机理主要是速效抑制排卵,影响精子穿透和使孕卵不能着床。好处是不受月经周期限制,何时探亲何时服用,但是它的激素含量还是比较大的,一年最好不好服用超过1-2次。

  短效避孕药(以妈富隆为代表的)是一种雌激素、孕激素的复方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时间短,因此必须每天按时服用,服用后很快就会被排除体外,一般生活规律,夫妇长期同居,而又不想要孩子的都可以服用。短效避孕药的优点在于容易控制,如果想怀孕,停药后很快即可妊娠,对人体没有什么副作用。

  2010年3月,成都大学师范学院教授胡珍在校内开设了一门选修课,讲授性文化、性科学、性心理等有关知识,但是这门广受欢迎的课程却没有涉及避孕知识。胡珍认为,现在的学生已经从互联网上获取了大量避孕知识,没必要再在课堂上讲授。然而,根据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2007年的一项调查,在全国7个城市49所高校的8万名大学生中,90%的人认为大学有必要开展避孕节育相关知识教育。

  性学家认为,中国人对性知识的渴求源于上世纪80年代末国内开始的性革命。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潘绥铭的调查显示,2006年有51%的中国未婚者发生了婚前性行为,自2000年起年均增长7.9%。他认为,随着避孕和人工流产的合理合法化,并且受到官方的大力推进,人们减少了各种非婚性行为中的怀孕顾虑。根据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发布的一份中国青少年生殖健康调查报告,2009年全国1.64亿15至24岁未婚青少年中,约22%曾有性行为。在有婚前性行为的女性青少年中,超过20%的人曾非意愿妊娠,其中高达91%以流产告终。由于中国的性教育远远跟不上人们性早熟的步伐,女性进行人工流产的年龄近年来急剧下降。据《人民日报》9月16日报道,11岁左右的女孩做人流手术现在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据报道,中国性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陈一筠在走访广西南宁的一家私人诊所时发现,那里年龄最小的堕胎者只有9岁。每逢新学期开学时,北京青苹果心理咨询热线一周都会接到100多个询问怀孕问题的电话。工作人员透露,打电话的人群中有一个14岁的女孩,做了三次人工流产,最后不得不摘除了子宫。

  根据卫生部网站发布的《中国卫生统计提要》,2008年中国有917万例人工流产,2007年有763万例。吴尚纯表示,在已经做过人工流产的中国妇女中,未育女性约占一半。基于这个数据,她认为口服避孕药应向未育人群推广:“这些女性以后还要生育,她们应该慎重考虑人工流产对身体造成的严重伤害。服用口服避孕药能帮助她们免受意外怀孕和人流之苦。”

(责任编辑:曾少粧)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