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港股引大批药企入局 未来患者能否降低购药成本?

2018-04-30 19:07:4139健康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港交所正式出台的《新兴及创新产业公司上市制度》指出,未有收入或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同股不同权的创新产业公司以及已在海外上市的创新产业企业三类新经济企业,4月30日起可在港交所申请上市

  最近,多家创新型生物医药公司传出赴港上市消息,如上海天士力、复宏汉霖、江苏豪森、信达生物、歌礼药业、华领医药……

  搅动这一池春水的,无疑是政策的春风。

  4月24日,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港交所”)正式出台的《新兴及创新产业公司上市制度》(以下简称“新规”)指出,未有收入或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同股不同权的创新产业公司以及已在海外上市的创新产业企业三类新经济企业,4月30日起可在港交所申请上市。

  这可以算得上是港交所25年以来最大的一次改革。那么,此次新规对药企会带来哪些利好?患者是否可以从中获益?

  “港交所IPO新规以及新推出的’新三板+港股’的方式,为研发型企业开辟了很好的窗口,充分利用好这个机会对于生物医药创新企业走向新的台阶是非常重要的。”对于赴港上市的新潮,苏州开拓药业总裁童友对39医药君表示,过去虽然有不少国内企业在美国开展Ⅰ期临床试验,但真正进展到Ⅲ期临床试验,如果没有充裕的资金支持,可能就要考虑和其他企业合作,现在港股市场的开放为本土研发企业打开一扇大门,企业可以开始思考如何让产品走得更广更远,如何让患者有药可医。

  生物药企业掀赴港上市潮

  早在2017年,生物医药企业在港上市门槛降低的消息一经发出,行内不少企业和投资机构就闻风而动,纷纷前往香港就上市细则进行实地考察。目前,国内多家医药企业如复宏汉霖、信达生物、上海天士力药业、华领医药等有意在港股上市的消息早已不胫而走。

  例如,2018年2月,有消息称,复星医药附属子公司复宏汉霖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有可能今年下半年在香港发行股份,筹资至少5亿美元。如果顺利,复宏汉霖或将成为第一家根据新规定在香港交易所挂牌上市的公司;另有媒体报道,天士力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上海天士力药业有限公司预计在2018下半年在香港完成IPO,融资规模约10亿美元。

  赴港上市真有这么好吗?为何药企争相奔赴?

  据39医药君了解,目前国内A股上市隐性门槛提高、IPO审核通过率降低,民营企业和特定行业企业国内上市难度增大。今年一季度中国证监会共审核68家企业的首发申请,其中32家获通过,通过率仅为47.06%;而对比内地企业赴香港IPO情况,相关业内人士透露,2017年香港交易所共审核310家企业的IPO申请,只有8家未获通过。

  此外,与内地A股市场相比,港交所最大的特点是市场化。赴港上市,能不能上?多久时间能上?上市有什么要求?都相对明朗,这对于企业而言至关重要。而相比起美国,香港与大陆之间又有着独特的地缘、语言、文化关系。香港资本市场自身特点,也使得香港资本市场对寻求境外上市融资的中国内地企业具备一定吸引力。所以,香港往往成为许多企业的最佳选择。

  此次新规中“同股不同权”以及“允许未有收益或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在港上市”的内容对于优秀的生物医药企业来说具备较大吸引力。因此,越来越多的创新企业正在考虑将赴港IPO作为未来资本市场路径选项之一。

  狼烟四起的价格战

  当大陆药企纷纷赴港上市募资,手握大量资金后,就会想着占据更多的海外市场份额。重视自主研发,往往成为企业长远的战略性投资方向。而随着本土药企研发实力不断增强,市场不断扩容,不难想象,后发的本土药企,要想“制人”,一场“逐鹿中原”的价格战不可避免。

  据业内人士分析,为拼抢市场,降价或者采用打压国产药的方式做紧贴式价格战一般也会成为企业之间的竞争方式。这无论对于原研药还是仿制药,亦或是同领域的进口药的市场价都是冲击。

  其实,在医药圈,价格战时时刻刻都在上演。例如,定价低的仿制药通常来自小企业,小企业运营成本低,所以,其进入市场晚必须走低价战略。

  虽然,价格战会导致药品价格迅猛下调,对整个药品市场秩序造成破坏性影响,包括药企和物流企业在内的所有医药市场参与者都将因此遭遇利润的严重下滑。然而,从另一方面看,企业大打价格战对患者而言,无疑是有利的。

  我国市场上的高端药物,特别是治疗癌症等重大疾病的特效药,大多数是跨国药企生产的受专利保护的药物。据39医药君梳理发现,在我国,临床使用的60-70种专利药,以及150-160种专利过期但无仿制的独家药,而这些药品价格都较为昂贵。

  此外,相关数据也显示,2015年底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贫困人口,占我国贫困人口总数的44.1%,涉及到近2000万人,其中患有大病和慢病的是734万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被认为是导致农村人口致贫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还出现了这样的现象:许多癌症病人因为无力支付专利药品的昂贵费用,不得不从药价低廉的印度代购这类救命药。

  如今,药企赴港上市,提高研发力,有利于患者改变无药可医的状态,患者治疗花费少了,更多患者能用上进口抗癌新药。

  “疯狂”的广告轰炸

  还有不少企业将重心放在广告上。

  在生物医药行业,销售费用、尤其是广告费的支出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焦点。尤其是有不少企业在上市后,会选择大打广告以提升销售额。例如,前段时间鸿茅药酒天价广告费投入就引起了普遍关注。

  据同花顺数据,截至2018年4月19日,按照生物医药行业分类,70家上市公司公布了2017年广告费的投入。13家上市药企的广告费超亿元,其中上海医药、人福医药广告费过十亿元。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家倡导创新的背景下,部分企业的广告费用远远高于研发费用投入。

  中国专业的医药行业管理咨询机构鼎臣咨询创始人、第三方医药体系麦斯康莱创始人史立臣表示,从国际制药行业来看,销售费用普遍高于研发费用投入。此外,从国内制药企业来说,随着改革的推进,高开高返越来越多,未来企业的销售费用会更高。

  当然,药企依靠“广告效应”会赚个钵满盆盈,但最终也会导致药企不再有研发动力。如此一来,将会导致药品市场缺少生机和活力;同时,不能满足患者对药品的需求,造成“药品荒”。随后,导致一些新出现的疑难杂症找不到有效的治疗方案,或者影响治疗效果,甚至“救命药”一药难求。

  竞争!到底何为最佳方式?

  可见,无论是“价格战”还是“广告轰炸”,都属于不正当竞争,既扭曲医德,又干扰药品市场,必须狠刹药企“重销售、轻研发”的歪风,维护药品市场秩序和药品市场生态,否则,药品价格虚高无解,患者“看病贵”问题难破。

  那么,未来,那些想要赴港上市或者已经在赴港上市的企业究竟该如何进行市场竞争?这条路到底该怎么走?

  苏州工业园区生物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庞俊勇表示,想去香港上市的企业很多,但是真正拥有创新产品的优秀企业并不太多。随着新的通道打开,很多企业都想获得融资机会,拥有国际平台。但资源有限,并非人人都能获得。当下,企业应用心做好研发,生产优质产品,配置好资源,充分的准备来应对资本市场的考验。

  “对于的生物医药企业而言,赴港上市也是一把’双刃剑’。生物医药企业管理层大多是科学家出身,在上市后,其治理公司的缺陷、对于合规性掌控都会被高度关注。面对股民股东,还要考虑运营成本、产品线进展,而这些都是潜在风险。对于药企领导层而言,未来,选择最佳竞争方式至关重要。”康宁杰瑞董事长徐霆补充道。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