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慢病患者需警惕抑郁症 药物选择重安全

2015-03-16 16:15:4139健康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中南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赵靖平指出,对于慢性躯体疾病患者的精神心理因素的干扰或表现进行必要、恰当的识别和治疗,利于改善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预后及康复。

  尽管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已成为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主要病症,但殊不知,慢性病患者都普遍存在心理问题,严重时影响着身心健康,甚至会出现自杀倾向。

  “慢性病患者要时刻关注身体的每一点变化,很容易产生紧张焦虑情绪。”中南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精神卫生系主任赵靖平在为期三天的“辉瑞中枢神经峰会”上指出,对于慢性躯体疾病患者的精神心理因素的干扰或表现进行必要、恰当的识别和治疗,通过建立躯体疾病与心理疾病的整体防治体系,重视和加强躯体疾病患者心理方面的临床管理,则更有利于改善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预后及康复。

hr

(图为辉瑞中枢神经峰会会议现场)

  3月13日至15日,为期三天的“辉瑞中枢神经峰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国内外的数百位中枢神经领域权威专家,共同针对抑郁症、焦虑障碍强迫症精神分裂症等疾病的最新诊疗观念及临床管理等方面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

  慢病患者常伴有精神症状

  据北京大学教学医院北京回龙观医院院长杨甫德介绍,2005年北京10家二、三级医院的心血管内科门诊,对连续就诊的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焦虑发生率为42.5%,抑郁发生率为7.1%,其中在冠心病人群中抑郁和焦虑发生率分别为9.2%和45.8%,高血压患者中分别为4.9%和47.2%。部分患者即使没有明显的躯体症状疾病,但抑郁症状患病率达7.9%,焦虑症状患病率达28.3%,抑郁/焦虑共病患病率达14.3%。

  在神经内科就诊的患者中,伴发抑郁的比例也很高,尤其是卒中患者。一项针对全国30家综合医院神经内卒中患者调查显示,同时伴发抑郁的患者人数高达50%。并且抑郁症在卒中后各个阶段都会高发。有研究显示,卒中入院后1-2周伴发抑郁的患者比例可高达41%,卒中后1个月内的急性期、1-6个月的恢复期以及6个月以上的慢性期,抑郁的发生风险分别为32%、34%和34%。

  对此,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精神病研究所所长王高华指出,精神应激可引起或加重冠心病患者的心肌缺血、心律失常,促进高血压、糖尿病等的发生及恶化、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复发。同时,心血管疾病越严重,患抑郁症的可能性越大,形成恶性循环。对于卒中患者而言,抑郁症则会造成患者认知功能的损害,降低日常活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增加死亡率和自杀风险。

  协同治疗 药物选择重安全

  针对慢性躯体疾病合并抑郁/焦虑的患者,专家建议应该尽早对抑郁/焦虑进行诊断和治疗。这将利于促进躯体疾病的恢复、预防非正常死亡、提高生活质量并减少医疗开支。

  目前,抑郁/焦虑的治疗主要以药物为主,心理治疗为辅。国际权威APA《抑郁症治疗实践指南》基于大量证据指出,在选用抗抑郁药时,更大程度上是取决于预期的药物副反应、安全性及药物相互作用等。另外,患者是否合并躯体疾病,也是选择抗抑郁药物时,重要的考虑及影响因素。

  “神经内科疾病患者由于多数为老年人,患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风险相对较高,并且合并躯体疾病的种类较多,常常会同时服用其他多种药物。因此,对于抗抑郁药物的要求尤其高。”杨甫德表示,对于这类患者应选择广谱安全性高、药物相互作用小、不影响认知功能的药物,在获得满意疗效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副作用。如舍曲林片、文拉法辛等指南一线抗抑郁药物具有心血管安全性高及药物相互作用少的特点,对于原有躯体疾病影响较小。

  此外,赵靖平强调,临床医师对此类病人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在药物治疗抑郁症的过程中,还要注意观察患者的躯体疾病的状况。同时,应叮嘱患者足疗程足量规范使用抗抑郁药物,即使治疗开始起效,也要继续服用,不能擅自停药或换药。因为抑郁症的治疗需要相当长时间的巩固期和维持期,才能使疗效持续,更有利于躯体疾病的治疗、预后及恢复。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王高华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精神卫生中心

王高华,男,主任医师,教授,副院长,博士生导师。1964年3月生,医学博士国内知名的青年精神医学专家及精神药理学专家。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神经精神病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华心身医学会常委、中华精神科学会常委、卫生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分中心执行委员、国家药监局新药评审专家、湖北省精神医学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湖北省司法精神病专家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精神病杂志》编委、《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编委,高教版《精神病学》统编教材副主编,主编《家庭心理医生》、《精神疾病1000问》等,目前承担美国Stanley基金、国家“十一?五”攻关课题等多项研究。有3项科技成果通过鉴定,1项获湖北省人民政府科技成果二等奖,2项成果获省卫生厅科技进步奖。参编著作多部。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SCI论文8篇,为《健康报》等权威报刊撰写专栏文章100余篇。多次被评为医院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曾获原湖北医科大学十佳教师称号。擅长抑郁症的临床诊治和精神药理学的研究。

特别策划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