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多事”之秋 养生为本

2012-09-17 11:03:35健康中国
栏目关注:

“多事”之秋 养生为本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即使白天依然艳阳高照,入夜之后的凉意却也清楚提醒我们秋天的到来。中医素有“春防寒冷,夏防暑湿,秋防风燥,冬防冻僵”的说法,这就是说,即使正确的养生方法,用在错误的时间依然不能够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重则还可能造成自身的损害,因此,秋季养生,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立秋已经半月有余,暑气虽未完全消退,空气中水分却已在逐渐减少,人们很容易出现口干舌燥,声音嘶哑等一系列症状,俗称“秋燥症”。现代人最常见的5种秋燥症状分别是口角发炎皮肤干裂、鼻腔出血、便秘哮喘燥咳。早在中国古代就有“朝朝盐水,晚晚蜜汤”之说,由此可见,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则喝蜜水,这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养生、抵抗干燥的饮食良方。

  在中医看来,夏转秋,热转寒,自然界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人体的生理活动也会随之发生相应的改变,按照中国传统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 “秋令之应,养收之道”的说法,秋季养生一定要注意保养体内阴气,以适应自然界的变化。养生专家竹明先生曾在和养堂《养生一对一》中为观众讲解过很多关于秋季养阴的方法,从气候特点来讲,秋冬性燥,易造成津液不足,所以宜多吃些防燥护阴的食品。元朝太医忽思慧在《饮膳正要》中说:“秋气燥,宜食麻润其燥。”因此可知,芝麻具有滋阴润肺之功,宜在秋季食用。除了食疗外,也可以选用一些滋阴清热、滋养肝肾的药物养生,如山茱萸、枸杞子、桑椹等。另外,如上文所说,秋天因人体阴精阳气正处在收敛内养阶段,所以运动也要顺应这个原则,运动量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应尽可能选择一些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运动项目。常年受到气虚血弱困扰的人们,早已不再相信西药抗生素可抵“万金油”的说法,从现在起,把握住秋季养生好时节,用正确的养生方式为自己从根源上将病症去除。

  如果您也是注重养生的同道中人,拿起你手中的遥控器,锁定每天上午9点和下午3:40,一天两档,准时播出的和养堂《养生一对一》,让以竹明先生为主的职业中医师、公共营养师和健康管理师组成的专家团队为你量身打造一款属于自己的秋季养身法。

  现如今,养生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落星初伏火,秋霜正动钟。”立秋之后,天气转凉,昼夜温差增大,秋季成为人们发病较多的时节。如民间素有的“秋补”习俗,在中医看来就是要学会养生,用正确的方法预防秋燥、调养身体,要把保养体内的“阴气”当成秋季养生的第一要务。

(责任编辑:颜子力)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推荐专家更多
  • 徐志凤副主任医师天津市北辰区中医院

    擅长领域:针灸治疗脑梗塞,脑出血及后遗症、面瘫、三叉神经痛、颈肩腰腿痛等疾病,针灸治疗前列腺疾病、失眠、单纯性肥胖

  • 赵慧主治医师井岗山学院附属医院

    擅长领域:乳腺增生、不孕症、月经不调、眩晕症、黄褐斑

  • 郭进主任药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擅长领域:诊治老年病心血管内科病,尤其擅长老年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疾病的诊疗和康复。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