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即使白天依然艳阳高照,入夜之后的凉意却也清楚提醒我们秋天的到来。中医素有“春防寒冷,夏防暑湿,秋防风燥,冬防冻僵”的说法,这就是说,即使正确的养生方法,用在错误的时间依然不能够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重则还可能造成自身的损害,因此,秋季养生,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立秋已经半月有余,暑气虽未完全消退,空气中水分却已在逐渐减少,人们很容易出现口干舌燥,声音嘶哑等一系列症状,俗称“秋燥症”。现代人最常见的5种秋燥症状分别是口角发炎、皮肤干裂、鼻腔出血、便秘和哮喘燥咳。早在中国古代就有“朝朝盐水,晚晚蜜汤”之说,由此可见,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则喝蜜水,这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养生、抵抗干燥的饮食良方。
在中医看来,夏转秋,热转寒,自然界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人体的生理活动也会随之发生相应的改变,按照中国传统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 “秋令之应,养收之道”的说法,秋季养生一定要注意保养体内阴气,以适应自然界的变化。养生专家竹明先生曾在和养堂《养生一对一》中为观众讲解过很多关于秋季养阴的方法,从气候特点来讲,秋冬性燥,易造成津液不足,所以宜多吃些防燥护阴的食品。元朝太医忽思慧在《饮膳正要》中说:“秋气燥,宜食麻润其燥。”因此可知,芝麻具有滋阴润肺之功,宜在秋季食用。除了食疗外,也可以选用一些滋阴清热、滋养肝肾的药物养生,如山茱萸、枸杞子、桑椹等。另外,如上文所说,秋天因人体阴精阳气正处在收敛内养阶段,所以运动也要顺应这个原则,运动量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应尽可能选择一些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运动项目。常年受到气虚血弱困扰的人们,早已不再相信西药抗生素可抵“万金油”的说法,从现在起,把握住秋季养生好时节,用正确的养生方式为自己从根源上将病症去除。
如果您也是注重养生的同道中人,拿起你手中的遥控器,锁定每天上午9点和下午3:40,一天两档,准时播出的和养堂《养生一对一》,让以竹明先生为主的职业中医师、公共营养师和健康管理师组成的专家团队为你量身打造一款属于自己的秋季养身法。
现如今,养生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落星初伏火,秋霜正动钟。”立秋之后,天气转凉,昼夜温差增大,秋季成为人们发病较多的时节。如民间素有的“秋补”习俗,在中医看来就是要学会养生,用正确的方法预防秋燥、调养身体,要把保养体内的“阴气”当成秋季养生的第一要务。
(责任编辑:颜子力)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我们常说的“女性更年期”是指女性的卵巢功能开始减退,直至绝经后一年内的一段时期,它是人体的一种自然的衰老过程。我们也把女性更年期叫做“围绝经期”。大多数女性的更年期是从45岁左右开始,持续到51-5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