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中药注射剂有效及有害成分的定性定量研究刻不容缓

2012-07-31 16:51:23财经杂志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中药注射剂的隐忧是每个品种的有效成份和有害成份的定量与定性不确定,即使其GMP(良好作业规范)和质量检验再严格,其不良反应的根源也没有得到解决。

  按照中药注射剂的相关规定:有效成份制成的注射剂,其单一成份的含量应不少于90%。也就是说,其杂质或不明物质不可多于10%;而对于多成份制成的注射剂,其明确成份的含量因品种而异,在同品种中应以质量控制水平较好的作为评价依据。

  中国中医科学院基础理论研究所研究员、国家药典委员会执行委员周超凡发现,大部分中药注射剂含量测定指标并非单一成份,而是总黄酮、总生物碱、总固体物等不明确的混合成份,这类物质均为多种同类物的混合物,其组成比例不一致,同一混合物的各组分生物活性也不同。他指出,只有以有效的单体成份为含量测定指标,才能较好地控制产品质量。

  对于注射剂而言,药味越多,成份越复杂,越容易引起不良反应。化学药注射剂一般成份简单,而2009年《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部分)》收录的柴胡注射液丹参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脉络宁注射液等八种中药注射剂中,后四个皆为复方注射液。复方,即含两味或两味以上的中药。

  作为中药复方静脉注射液,脉络宁注射液成份共有多少种并不清楚,徐向阳告诉《财经》记者,已知的脉络宁注射液的有效成份大约9个。脉络宁注射液目前在生产中检测3个成份:绿原酸、肉桂酸、5-羟甲基糠醛。公司内控测11个成份,这已是较为严格的做法。

  多位关注脉络宁注射液不良反应的研究者指出,这种注射液活性成份的分布、吸收和代谢过程尚未阐明。

  由于成份十分复杂,中药注射剂要将各成份药物作用机理研究清楚也困难重重。虽然2006年鱼腥草注射液事件后,含鱼腥草或新鱼腥草素钠的肌肉注射剂,在提高质量控制后又逐渐恢复生产。但医学界对鱼腥草注射液等品种相关不良反应的产生原因、发生机制、可否通过干预措施避免等都不清楚。

  再评价还是再研究

  中国目前批准使用的中药注射剂141种,在生产的有111种,有30种因种种问题停产,在产企业154家。近年来,鱼腥草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炎毒清注射液、复方蒲公英注射液、鱼金注射液等多个品种均曾发生不良反应事件。

  虽然反对者认为,中药注射剂安全问题突出,且没有证据显示其优于化学药注射液,不能证明其具有不可替代性。但鉴于2009年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遴选原则是“临床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使用方便、中西药并重”,一些中医药人士强调,中药注射剂质优价廉、临床需求量大,且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使用范围广、用量大。

  孙忠实分析,即将出台的2012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还会有中药注射剂,可能不会太多。因为发掘祖国医学宝库,始终将中医药放在重要位置是国策,所以在基本药物目录或药典中均会强调不能忽视中医药。

  不过,《财经》记者获悉,国家药监局2012年计划淘汰11个中药注射剂品种,目前正在论证中。这些注射剂均为临床上不常用,涉及止疼、肌肉松弛等功效的品种。

  引发淘汰程序的正是2006年鱼腥草注射液事件后,国家药监局主导的对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再评价工作。全国政协委员周超凡于2006年“两会”期间联合20名政协委员提交要求启动中药注射剂上市后再评价的提案。他指出,有八种注射剂没有含量测定,而含量测定是控制药品质量不可或缺的重要指标。

  当年6月1日,国家药监局即发出在全国范围内暂停使用鱼腥草注射液等七种注射剂的通知,并随后启动被停品种的安全性鉴定。至2009年7月又下发《关于做好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工作的通知》。此举被视为中药注射剂救赎之路。

  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李连达分析,100个中药注射剂如有50个品种进行“再评价”,且每种药物常由多家生产,每个厂家产品均需单作“再评价”,每种要观察3万例病人,则需观察500万例以上的病人,涉及总金额约需几十亿元,此外,还要动员几百家医院,几千名医务工作者参加研究工作。

  在如此规模、难度、投入之下,如果考虑不周,科研设计或执行过程有缺欠,则可能功亏一篑、劳民伤财。

  此次国家药监局的着眼点是“再评价”,而非“再研究”。“再评价”是对生产及质量控制环节的风险排查,保证产品质量等工艺环节,并未直指中药注射剂致敏原、有效成份等未明确的核心研究内容,这使医学界对这条中药注射剂救赎之路产生疑虑。

  孙忠实指出,中药注射剂的隐忧是每个品种的有效成份和有害成份的定量与定性不确定,即使其GMP(良好作业规范)和质量检验再严格,其不良反应的根源也没有得到解决。

  李连达对《财经》记者分析,对于中药注射剂,仅仅是重复临床验证,而原来的缺点以及药物本身没有任何变化的话,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安全性。因此,仅仅考虑安全再评价尚不够,而要根据过去临床经验,尤其是对发生了医疗事故的品种,进行再研究。

(责任编辑:陈琼)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