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多巴胺在儿童休克治疗中的运用

2010-06-26 00:00:0039健康网社区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休克是儿童常见危重症,其中又以失血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多见,其共同病理生理基础为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组织血液灌流不足、缺血低氧。临床治疗原则为予以快速扩容,积极改善休克状态,所以临床常应用正性肌力药物支持。笔者在休克治疗中将多巴胺与多巴酚丁胺联合使用均取得一定疗效,现分析如下:

  休克是儿童常见危重症,其中又以失血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多见,其共同病理生理基础为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组织血液灌流不足、缺血低。临床治疗原则为予以快速扩容,积极改善休克状态,所以临床常应用正性肌力药物支持。笔者在休克治疗中将多巴胺与多巴酚丁胺联合使用均取得一定疗效,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7年1~12月外科病房收治入院的休克患者16例,其中,失血性休克10例,感染性休克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2~10岁。

  1.2 治疗方法

  本组患者开始均予以扩容治疗(生理盐水20 ml/kg,20~30 min内快速输入),使红细胞压积>30%,但仍处于休克状态,血气分析提示代谢性酸中毒,遂予以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剂量均从5 μg/(min·kg)开始逐渐加量至10 μg/(min·kg),休克纠正后抽血做血气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由SPSS 12.5统计软件进行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应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以后12例患儿收缩压上升,肢体转暖,尿量明显增加,面唇色泽转红润,血气分析代酸明显改善,且应用后血气中BE(剩余碱)也明显改善, 治疗后代酸、剩余碱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应用多巴胺前后血气分析结果x±s)

  3 讨论

  休克的早期治疗阶段,要以尽快恢复组织细胞供氧和有效循环血量、去除休克的直接病因为目标。小儿休克液体复苏后,休克症状仍未改善,首选升压药物是多巴胺。多巴胺具有直接或间接兴奋多巴胺受体、α受体和β受体作用。一般认为小剂量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的作用相似,具有类似的提高心脏指数(CI)、血压及心脏作功等效应。有研究认为多巴胺提高CI同时导致肺动脉楔压(PAWP)升高,而多巴酚丁胺在提高CI同时肺血管阻力、肺动脉楔压可下降,外周阻力不变或中度减少,后负荷往往下降(这是由于β2受体的激动以及心排血量改善的结果)。

  多巴胺与多巴酚丁胺同等小剂量应用时,由于两者都能兴奋心脏β受体,激活腺苷化酶(AC),使三磷酸腺苷(ATP)转化为环磷酸腺苷(CAMP),促使钙进入心肌细胞内,选择性地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排出量和降低肺毛细血管楔压、改善心功能。

  小剂量的多巴胺、多巴酚丁胺联合应用于休克患儿,能迅速恢复血流动力学稳定,改善微循环和组织代谢,促进休克的复苏,提高抗休克治疗的成功率。

(实习编辑:潘信凝)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