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中药行话典故三则

2010-06-22 00:00:0039健康网社区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br>中药店的药柜上全是一个格子一个格子的小抽屉,里面放着各种药材,司药人员把处方放在柜台上,手一里拿着戥(deng)子,另一只手从药柜上的小抽屉里去抓药。久而久之,人们把买中药就叫做“抓药”了。关于“抓药”还有一个古老的传说。<br>

  2.中药店为何称“堂”

  中国各地的中药店,大多称“堂”,比如北京的同仁堂、长沙的九芝堂、宁波的寿仁堂、济南的宏济堂、沈阳的天益堂、贵阳的同济堂等等。这种叫法因何而来呢?这是出自汉末名医张仲景“坐堂行医”的典故。

  张仲景是河南南阳人,年轻时从史书上看到春秋时名医扁鹊为人治病的故事,心里很感动,就拜同乡名医张伯祖为师,尽得真传。后来,他官至长沙太守,当时伤寒等疫病流传,为了拯救黎民百姓,他边作官边行医,探索治疗伤寒的方法,不仅治好了许多病人,而且终于著成我国医药史上的一部医学杰作——《伤寒杂病论》。在为民治病时,他还打破官府的清规戒律,公然坐在衙门的大堂上行医,为病人诊脉开方,办公行医两不误,自称“坐堂行医”,以表示自己藐视功名、为民治病的决心。后人敬仰这位名医的高尚品德,就沿用起“堂”这个字,行医者都愿意把自己的中药店叫“某某堂”,意在要像张仲景那样不计名利、救死扶伤。

  3.行医缘何称“悬壶”

  孙中山先生早年习医,在《革命原始》中自述“卒业之后,悬壶于澳门、羊城两地。”所述“悬壶”一词,本是中医对医生行医的雅称。说起这个雅称,还有一段神话传说。

  东汉时有个叫费长房的人。一日,他在酒楼喝酒解闷,偶见街上有一卖药的老翁,悬挂着一个药葫芦兜售丸散膏丹。天色已晚,街上行人渐渐稀少,老翁就悄悄钻入了葫芦之中。费长房看得真切,认定这位老翁一定是神仙。于是,他买了酒肉,恭恭敬敬地来拜见老翁。

  老翁知他来意,便领他一同钻入葫芦。他进到葫芦中睁眼一看,只见朱栏画栋,富丽堂皇,奇花异草,宛若仙山琼阁,别有洞天。在葫芦中,费长房随老翁十余日,学得方术,临行前老翁送他一根竹杖,他骑上飞出葫芦。返回故里时,他才知道家里人都以为他早死了,原来他在葫芦中的十余日在世间却已过了十余年。从此,费长房便四处行医,为百姓治病疗疾。从那时起,郎中腰间挂的和诊所前悬的葫芦,便成了行医的标志。如今,虽然中医大夫的诊室里已很少见到“悬壶”,但“悬壶”这一说法却保留了下来。

(实习编辑:潘信凝)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