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专家推荐  首选中西药复方制剂

广州白云山中一药业 > 消渴丸 > 消渴丸学术研讨会

消渴丸学术研讨会

发表日期:2014-06-18

  在糖尿病治疗药物不断涌现的背景下,中一牌消渴丸(广州白云山中一药业生产)在我国上市30多年期间历经临床验证,于2009年成为入选国家基本药物中成药目录部分惟一一个糖尿病药物。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13次全国学术会议期间,举行了消渴丸学术研讨会,会议由许曼音教授担任主席,李光伟教授与纪立农教授分别就消渴丸的临床应用及研究结果进行了深入解析。

  糖尿病治疗实现高血糖与低血糖的平衡

  中日友好医院李光伟教授主要就磺脲类药物阐释了糖尿病治疗如何实现高血糖与低血糖之间的平衡。临床医生往往对高血糖比较敏感,而对低血糖不够警惕,ACCORD研究和VADT研究为此敲响了警钟!ACCORD研究旨在验证严格的血糖控制能否减少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然而,该研究结果出人意料:强化治疗组的全因死亡率高于标准治疗组(HR=1.22,P=0.04),这一结果顿时引起糖尿病学界的巨大轰动。尽管造成这一结果的确切原因尚不得而知,但目前猜测更倾向于强化组具有更高的低血糖发生率(10.5% vs. 3.5%)。同期公布的VADT研究结果进一步显示:与HbA1c、HDL、年龄、既往心血管事件等危险因素相比,低血糖是心血管死亡更强的预测因子(HR=4.042,P=0.01)。

  作为一门严谨的科学,糖尿病治疗要兼顾降糖疗效与低血糖风险,对于如何规避低血糖,李教授提出以下几个策略:

  药物种类的选择  抗高血糖药物和降血糖药物各自在糖尿病治疗中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经典的降血糖药物之一,磺脲类药物的降糖效果显著,单药治疗使空腹血糖(FPG)下降50~70 mg/dl,HbA1c下降1.0%~1.5%。2008年《ADA/EASDT2DM高血糖管理共识》推荐,在二甲双胍单药治疗失效的情况下,可以加用磺脲类药物、胰岛素或格列酮类药物其中之一作为二线治疗,且三者各有所长——胰岛素更为有效,格列酮类低血糖风险较小,而磺脲类药物疗效好的同时具有价格优势。正如李教授所说,磺脲类药物是糖尿病治疗中不可或缺的药物。

  药物剂量的斟酌  在中度高血糖患者中磺脲类药物应用较为广泛,但是需注意及时减量;对轻度高血糖患者使用磺脲类药物应尽量从起效最小剂量开始,消渴丸每10丸含格列本脲2.5mg,起始剂量为5丸,并可以根据患者的血糖情况灵活调整用药量,能有效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修正对待低血糖的态度  不能仅凭检测血糖来发现低血糖,而是要防范于未然,尽量防止血糖浓度低于4 mmol /L。李教授特别强调了随访对于减少低血糖风险的重要性,首次应用降糖药物的患者应在2周内复诊。

  总之,磺脲类药物是口服降糖药物的基本药物之一,消渴丸给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提供了另一个选择。只要在临床应用中严格遵循适应症,避免禁忌症,叮嘱患者按时服药,避免晚间临睡前服药,规避低血糖的发生不是一个难题!

  消渴丸的临床研究现状和展望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纪立农教授主要介绍了我国消渴丸相关的临床研究。消渴丸是在古方“玉泉散”和“消渴方”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并结合现代制剂工艺研制生产的中西医结合复方制剂,其中药组分主要包括葛根、地黄、黄芪、天花粉、玉米须、南五味子、山药等,西药成分为经典磺脲类药物格列本脲,每10丸消渴丸含格列本脲2.5 mg,这一精准的剂量为消渴丸的安全性奠定了基础。

  早期有关消渴丸的临床研究按照当时降糖药物疗效判断的标准《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将“显效”定义为症状消失,FPG降至正常或较治疗前下降40%以上,餐后2 h血糖<8.0 mmol/L;“有效”定义为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FPG<8.3 mmol/L或下降20%~30%,餐后2 h血糖<10mmol/L;“无效”指血糖、尿糖及临床症状积分下降均未达到有效标准。目前已有数项研究对消渴丸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了探索。

  有效降低血糖  我国早期的小样本研究比较了消渴丸与格列本脲治疗T2DM的疗效及继发性失效率,结果发现,消渴丸组(n=98)与格列本脲组(n=64)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82.65%和64.04%(组间P<0.05);远期随访结果表明,消渴丸组继发性失效率为9.88%,格列本脲组为26.83%(P<0.01),且失效患者的消渴丸应用时间平均为3.74年,格列本脲为1.96年(P<0.001)。

  另一项研究比较了消渴丸与格列喹酮的有效性。180例T2DM患者被随机分为消渴丸组(n=90)和格列喹酮组(n=90),8周后比较两组的空腹、餐后2h血糖以及中医症状疗效。结果显示,在两组基线血糖水平相近(P>0.05)的前提下,消渴丸组显效率与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格列喹酮组(P均<0.01)。

  消渴丸临床研究展望  “糖尿病的分子分型和个体化诊疗”课题是我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中的重大项目之一,该项目依托北京大学,由纪立农教授担任组长。作为其子项目,消渴丸循证医学研究由北京大学糖尿病中心牵头,联合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18所知名大型三甲综合医院共同开展,这也是国内首次入选863计划的糖尿病药物研究项目。

  这项多中心、随机、对照、平行、双盲、活性药物对照的临床试验纳入800例血糖控制不理想的T2DM患者,其中包括400例二甲双胍单药治疗三个月以上者,以及400例未经任何抗糖尿病药物治疗且非超重和非肥胖者,受试者被随机分为消渴丸组和格列本脲组(n=400)。格列本脲组服用每丸含格列本脲0.25 mg和中药安慰剂药丸5丸,每日一次,以后根据疗效逐渐将剂量加至每日30丸,分二次服用;消渴丸组起始剂量为5丸,每日一次,最大剂量为每日30丸,分二次服。

  该研究将FPG控制目标设定为4.4~6.1 mmol/L(80~110 mg/dl)。主要研究终点为从随机化到预设最大剂量后6周,FPG≥6.1mmol/L(120 mg/dl)的时间;次要终点和观察指标包括气阴两虚证的症状轻重分级的变化、低血糖、保持HbA1c小于<6.5%的时间等。

  消渴丸循证医学研究旨在客观评价消渴丸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基因组学、代谢组学、药物遗传学等现代先进科技手段,探讨中药复方与格列本脲的协同作用,最终以“国际通用的医学语言”,阐明“中西合璧,标本兼治”的具体机制。

  小结

  许曼音 上海瑞金医院终身教授

  2型糖尿病的病理生理表现为胰岛素抵抗(不敏感)及胰岛素分泌相对或绝对不足。我国患者的BMI平均为24—25左右,以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而胰岛素抵抗也贯彻终身,因此在药物治疗中,既要选择促泌剂,也应采用增敏剂。消渴丸为我国糖尿病治疗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其药物配方比较合理:过去不少单位采用中药的单药及复方研究显示,中药的作用以增强胰岛素敏感性为主,对改善胰岛素抵抗有利,而胰岛素抵抗已知为T2DM病理生理机制之一;消渴丸中含有的磺脲类药物则发挥降血糖作用,符合糖尿病的病理生理需求。中国、日本等国家多项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黄芪在调节血糖方面具有双向作用,这有助于减少低血糖事件的发生。消渴丸循证医学研究项目将为我们更好地发扬祖国医学带来宝贵的启示,和对患者的福祉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成份

葛根、地黄、黄芪、天花粉、玉米须、南五味子、山药、格列本脲。[详情]

性状

本品为黑色的包衣浓缩水丸;味甘、酸、微涩。[详情]

功能主治

滋肾养阴,益气生津。用于气阴两虚型消渴病(2型糖尿病),症见:口渴喜饮、多尿、多食易饥、消瘦、体倦乏力、气短懒言等。[详情]

用法用量

口服,饭前用温开水送服。一次5-10丸,一日2-3次。或遵医嘱。[详情]


39健康网 - 39健康網 - 中国优质医疗保健信息与在线健康服务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