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首页 > 药品 > 保健品 > 正文

保健食品市场已现“亚健康”状态 亟需“保健”

2012-06-07 10:00:00中国药店
栏目关注:

  保健食品市场亟需“保健”

  国内保健食品市场已经处于“亚健康”状态甚至病态,亟需有针对性的“保健”。

  近来,保健食品市场的“螺旋藻铅超标”事件吸引了太多的眼球,或许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事件牵扯到了目前的行业霸主汤臣倍健。但事实上,发生在保健食品领域的安全事件已难计数,据有关部门统计,消费者对保健食品的投诉数量与频次远高于食品和药品。国内保健食品市场已经处于“亚健康”状态甚至病态,亟需有针对性的保健。

  主观故意

  多发的安全事件暴露出保健食品企业对产品品质的控制或重视不足,而市场绝对容量的快速增加又显示出其在市场营销上的实力,国内保健食品市场总体上呈现出“小产品大市场”的格局。

  简单梳理保健食品企业的操作流程,大致可以分为原料购进、产品加工以及渠道运作三个环节,前两个环节关乎产品的品质,后一环节关乎产品的销售。依照正常的市场运作规律,产品(品质)是产生销售的前提,亦即前两个环节与后一环节构成严格的、直接的因果联系,但目前国内保健食品生产企业普遍漠视了这一前提,而是通过各种手段(主要指广告宣传)来制造“虚拟前提”。

  这种断章取义的市场行径反映出保健食品企业普遍存有的急功近利的心态——片面追求营利和盈利,而“主动”忽略了夯实产品品质这一基础。事实上,将视角放大,不单保健食品市场,与之相邻的食品、药品领域此类现象同样严重。

  螺旋藻铅超标事件直接指向保健食品产业链的起点——原料,对保健食品企业来讲,加强对原料购进环节的把控并不具有操作层面的难度,非在“不可为”的范畴之内,由此可知事件发生的根源正在于企业的主观故意“不作为”。

  保健食品市场长期积蓄的“健康”问题因着螺旋藻铅超标事件集中显现出来,作为当事人的各保健食品企业应当改变一味“向前看”(“向钱看”)的不良习惯,而多做一些“回头看”的动作。

  客观放纵

  事件的发生无外乎内因和外因,内因通常对应主观态度,外因则往往对应客观环境。

  保健食品在定义中被赋予了“安全”的基本属性,易引起消费者在服用过程中的放松心态,故在监管过程中更应趋向严格。但目前以《保健食品监管办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除相对滞后外,更为严重的问题在于监管力度不足。

  首先,违法成本的威慑力不足,难以有效刺痛相关企业,致使产品“缺陷”甚至非法添加等非法行为长期大量存在。针对安全事件中的问题产品,有关部门的批复多为“暂停销售”,这意味着相关企业只需采取临时性措施就可以逃离行政(或法律)束缚,得以继续以“安全”的姿态活跃于未臻完善的市场。简言之,目前的法律体系给予了保健食品企业“过分的容忍”,或可靠近体育界普遍采用的“零容忍”原则。现《保健食品监管条例》即将出台,期待其相对现有法律规范能有所突破。

  其次,在保健食品领域未建立有效的退出机制。让企业及其产品在市场规则下浮沉,这或许是市场经济追求的理想状态。但“乱世用重典”,就国内保健食品市场目前的状况,缺少了行政(或法律)手段的有效调控,易使市场陷入恶性循环之中。在药品领域,药害事件引发了关于建立“上市再评价”制度的探索,其思路或可给予保健食品监管一定的启示。

  归根结底,在国内保健食品市场,企业由于缺少最具威胁的生存压力,才敢于游离在正常规则之外行事。辨证论治,对这些企业理应开具具有“危机疗法”作用的方剂。(作者:周玉涛)

(责任编辑:李一千)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