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警惕止痛药吃出胃出血

2012-03-31 09:40:00生命时报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专家提醒,止痛药如果不经遗嘱,长期大量使用,会给患者带来不少危害。

  身患风湿性关节炎的韩大爷,每天必看的电视节目是天气预报。“如果两天后是阴天或者下雨,我就得再去买点芬必得备上用。”记者见到韩大爷时,他因为剧烈的胃痛和黑便刚刚住进医院,医生在检查后发现,韩大爷胃内出血,很可能是因为长期吃止痛药引起的。

  冯女士有着同样的用药习惯。15岁开始受痛经困扰的她,头两年每到疼痛最严重的时候,就靠暖水袋、红糖水熬过那两天,直到有一次听闺蜜的推荐吃了一粒止痛药,一小时后疼痛消失了,摆脱多年困扰让她兴奋不已。自那以后,她的手边就离不了止痛药。当记者向她询问是否出现过胃痛,并告诉她长期吃止痛药可能伤胃肠时,她的表情有些意外地回答:“偶尔会有,不会是吃药引起的吧?”

  在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主任委员、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主任樊碧发教授的诊室里,与韩大爷、冯女士有相同经历的人不在少数。“我国30%的人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疼痛,”樊碧发教授介绍,疼痛的类型很多,不少人没弄清疼痛的原因就自行长期吃止痛药,从而出现胃肠损伤,甚至影响肝肾功能。《生命时报》曾联合39健康网就“您吃过多少种止痛药”进行网络调查。在参与调查的近1万名网友中,81.32%的人“家里常备有1—2种止痛药”、75.61%的人“自己到药店购买和服用过止痛药”,却有近八成人不知道止痛药的副作用。在亚洲首个针对慢性疼痛患者自我用药习惯的调查结果显示,约六成慢性疼痛患者在自行使用止痛药。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80%的人出现疼痛、感冒等不适症状时会自行买药治疗,购买最多的就是止痛药。

  老百姓能买到的止痛药主要是指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芬必得是其缓释剂型)、吲哚美辛、双氯芬酸、萘普生、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等。“在推荐剂量下使用上述药物通常是安全的,这也是为何它们中多数都有非处方剂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李焰生教授强调,但如果不经医嘱长期大量使用,就会给患者带来不少危害。

  胃肠不适。几乎所有非甾体抗炎药说明书中,最先提示的不良反应都是上腹不适、恶心、饱胀、嗳气、食欲减退等。严重时可能发生胃出血。

  肝功能异常感冒药里常会加入对乙酰氨基酚,它能缓解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在2011年1月发布公告,限制对乙酰氨基酚在处方药中的剂量,同时要求在药品说明书上增加其可能导致严重肝损伤的警告。

  慢性头痛。瑞典哥德堡大学的研究人员在调查了4.5万人用药习惯后发现,服用止痛药引起慢性头痛的情况非常普遍。

  中风瑞士伯尔尼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长期大量服用布洛芬的患者,中风危险增加3倍,还会明显增加心脏病发作和死亡风险。

  “最后提醒大家,有些疼痛服非甾体抗炎药是无效的。”樊碧发教授强调,例如神经病理性疼痛,包括带状疱疹神经痛糖尿病外周神经痛、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等,它们是由神经损伤或躯体感觉系统发生障碍引起的而非“炎症”,因此布洛芬等“抗炎药”无法缓解这种疼痛。应该去疼痛专科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采用普瑞巴林等药物治疗。

(责任编辑:黄少然)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樊碧发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疼痛科

樊碧发,医学硕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全国疼痛诊疗研究中心主任。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主任,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五届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疼痛医学杂志》副主编。学习工作经历:1979-1984年就读于山西医科大学医疗系,获医学学士学位;1986-1989年就读于中国医科大学麻醉学系,获医学硕士学位。曾赴日本金泽医科大学、旭川医科大学等大学系统研修临床疼痛学。专业特长:擅长微创神经介入镇痛术、脊髓电刺激、中枢靶控镇痛及专科综合治疗等,开展一系列具有国内领先及国际先进水平的疼痛治疗技术。主攻方向:各种慢性、顽固性疼痛、癌性疼痛的介入治疗。曾在国内、外医学杂志发表有关临床疼痛学的论文60余篇,参编专业书籍7部。

特别策划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