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2019中国心脏健康教育周:指尖一滴血,抗凝管理更容易

2019-06-14 23:56:5939健康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房颤,即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上升。我国35岁以上人群房颤患病率约为0.74%,其中8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达7.5%。快速和不规律的心房跳动会使心房丧失收缩功能,血液在心房内淤滞而形成血栓并随着血液流至全身各处,若血栓堵塞脑血管就会导致缺血性脑卒中,即中风,是房颤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近日,由中国心脏健康教育联盟联合中国房颤联盟、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晕厥分会发起的“2019中国心脏健康教育周”在北京陆续开展,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东区的心内科专家走进社区和医院,为居民和患者提供了大型房颤疾病知识科普讲座及义诊主题活动。恰逢第七届“中国房颤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北大第一医院、健宫医院、昌平区医院、朝阳医院、积水潭医院和清华长庚医院等也纷纷发起义诊,覆盖社区群众近千人。

北京朝阳医院义诊现场,患者免费接受INR检测

  全球体外诊断领导者罗氏诊断积极参与义诊活动,提供康固全(CoaguChek)凝血检测仪用于华法林抗凝患者的国际标准化比率(INR)义诊检测,辅助专家根据检测结果给出专业诊疗意见,并进一步提高房颤患者的抗凝管理意识,降低华法林抗凝的出血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房颤,即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上升。我国35岁以上人群房颤患病率约为0.74%,其中8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达7.5%。快速和不规律的心房跳动会使心房丧失收缩功能,血液在心房内淤滞而形成血栓并随着血液流至全身各处,若血栓堵塞脑血管就会导致缺血性脑卒中,即中风,是房颤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医师刘文玲教授指出:“房颤容易导致心力衰竭等,增加血栓和脑梗的发病风险,增加患者的死亡率,其危害不容小觑。预防房颤导致的脑卒中是房颤治疗最重要的目标,抗凝治疗是目前预防房颤导致的脑卒中最有效的方法。目前我国大部分房颤患者对于抗凝的重要性和规范性的认知和重视正在逐步提高。及时和正确的抗凝治疗是降低中风事件发生的关键。”

  需要注意的是,抗凝治疗个体化要求高,目前最常用的治疗药物华法林,其疗效容易受到饮食和合并用药的影响,因此服用华法林的患者需要至少每月检测一次INR值,并据此基础及时调整华法林的使用剂量。世界卫生组织推荐INR安全有效的目标值范围为2.0-3.0。INR超出目标范围时,提示药量过大,患者有出血的风险;INR低于目标范围时,提示药量过小,患者有血栓形成的风险。

  由于传统INR值检测需要去医院采用静脉抽血的方式进行,导致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患者依从性较差,治疗效果不理想。康固全凝血检测仪采用新型INR指尖血检测方式,仅需一滴血,一分钟内即可得到高质量的检测结果,适合门诊快速检测及患者自我检测使用。这种便捷的INR检测方法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检测频率和依从性,确保安全有效的抗凝治疗。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刘文玲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心脏中心

1983年本科毕业,1990年硕士研究生毕业,2000年博士研究生毕业,2002年博士后出站。从事临床工作30年,其中从事普通内科工作4年、心内科工作26年。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积累了诊断和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大量临床经验,擅长晕厥、心律失常、心肌病的诊断和治疗。特别是在遗传性心律失常方面有较高的造诣,包括遗传性心律失常(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室性心动过速和室上性心动过速)和以心律失常为主要表现的心肌病(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和扩张型心肌病)等。在国内外发表论文30余篇。主编论著3部。参编论著20余部   《中国心脏起搏与电生理杂志》 编委《中国药物评价》 编委北京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 医疗卫生专家中华慈善协会总会罕见病救助公益基金 医学顾问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心律分会心律失常联盟学组 副组长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医学委员会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常委     2005年“国人长QT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发病机制与治疗方法研究”获中华医学会科技三等奖(200503051P0803)

特别策划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