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改革不断 中国药企迎来劫数还是重生?

2019-03-09 14:19:0039健康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机构改革”、“4+7带量采购”、“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辅助用药”……在过去的2018年,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急风骤雨,“4+7”带量采购更是按下了整个医药产业升级的按钮,跨国药企的研发、管理、销售模式均面临严峻挑战,仿制药何处去?价格挑战如何应对?创新药如何杀出重围?

  医药市场从未改变的只有改变本身。

  “机构改革”、“4+7带量采购”、“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辅助用药”……在过去的2018年,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急风骤雨,“4+7”带量采购更是按下了整个医药产业升级的按钮,跨国药企的研发、管理、销售模式均面临严峻挑战,仿制药何处去?价格挑战如何应对?创新药如何杀出重围?

  3月5日-6日,首届“药明康德健康产业论坛在上海召开。此次论坛吸引了2000多家企业和组织的6000多人报名,实际参会人数超过3000人,足以验证当下人们对医药健康产业的信心与热情。

  论坛上,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PhIRDA)执行会长宋瑞霖先生称,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改变是主题,改革是主旋律。在医药行业,中国政策就是开放,而开放是推动未来产业发展的最主要手段。

  “中国需要改革,即便有困难,有阵痛,也必须砥砺前行。只有砥砺前行,才有未来。现在中国政府正在创造更好的行业环境,未来我们将继续以开发的方式推动新药创新,改革药品审评制度,共享临床数据,加深产业界与政府的合作。”宋瑞霖先生说。

  政策促进产业变革

  随着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及民众收入的提升,大量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被释放。2018年,中国医药市场总体规模已经突破1.8万亿,但是,在重重改革浪潮之下,未来的成绩单还能继续保持吗?对此,在诸多行业会议上,无数业内人士频频点头。

  这样的自信并非盲目自负,而是无迹可寻。

  近十年来,我国医药行业取得了喜人的成果。宋瑞霖先生介绍,2008-2018年,中国一共获批了38个1类创新药,其中仅2018年就批了9个,占近10年新药获批总数的四分之一。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中国批准了全球首次上市的罗沙司他(roxadustat,商品名为爱瑞卓),这是由珐博进(FibroGen)和阿斯利康带来的一款“first-in-class”新药,治疗肾性贫血,目前尚未在其他任何国家上市。

  “这是中国第一次超越国外,全球首次上市新药。”宋瑞霖先生说。

  此外,中国的医保制度改革也正在发生重大变化。2017年以前,中国的创新药物很难进入医保目录。也就是说,中国曾经等待医保目录调整等了七年。但是从2017年开始,这一局面已经被打破。

  如今,中国的医保目录的调整以及高价药品的谈判的速度在不断的加快,2017、2018年两次肿瘤药高价药的谈判出现了一个现象:肿瘤药高价药进入医保的时间从原有的7到10年缩短到最快仅4个月。

  而在近日,国家医保局的局长再次明确,2019年将再次进行新一轮的医保目录调整。2019年9月份的调整将是为数极少的相隔2年就进行的调整。这些变化具有特别的意义,代表了中国政府的态度:希望更多创新药能够进入临床,造福患者。

  “这一革新理念保持下去,我们有理由期待2019年,将是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一个丰收年!”宋瑞霖先生说。

  机遇与挑战并存

  在政策的推动下,无论是陆续上市的新药还是正在降低的药价,无疑都给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但每一枚硬币都有正反面,理所当然,在以仿制药为主的现实下,在以一种明星产品“养老”的境况下,我国诸多药企甚至将面临被淘汰出局的命运!

  此前,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焦红就曾公开表示,近十年来,在美国、欧盟、日本上市的新药有415个。其中,76个已经在中国上市,201个目前正处在中国的临床试验和申报阶段。相比之下,我国的现状不容乐观,据相关数据显示,2001年至2016年期间,我国只有100多种在中国获批上市。

  而我国CDE《2017年度药品审评报告》也显示,2017年CDE接受国产1类创新药注册申请和进口药新药注册申请的适应症集中在抗肿瘤等领域。共有11个抗肿瘤新药获批上市,其中8个属于“具有明显临床价值的新药”通过优先审评程序得以加快批准上市。

  可悲的是,中国药企在药品质量上也无法与跨国药企匹敌。

  众所周知,我国的新药研发长期以来以仿制药为主,在临床试验、药品研发、人才技术方面,与国际药企存在较大差异,而许多中国医药创新企业刚刚起步,与拥有百年基业的跨国药企相比,实在是鸡蛋碰石头。

  一位不愿具名的药企人士也曾公开表示,研发新药时间长,费用大,风险高,从确定了分子结构到成功推向市场的概率极低;相比之下,仿制药投入低,时间短,风险小,与创新药相比,其成功率天壤之别,所以中国的本土药企都扎堆生产仿制药。而扎堆生产仿制药品更会让本土药企的国际竞争力大打折扣。

  “国内的制药企业,本质上没有真正的创新药。从机理上来说,大部分制药企业做到的只是me-too,或者me-better。只是价格比国外药企相对便宜一些。”该人士说道。

  如此,在中国创新药市场,可以预估,一向强势的跨国药企怕是会遇强则强,而形单影只的中国药企想要从虎口夺食怕是难上加难。

  这一次花费的时间需要多久?5年?10年?15年?一切已成为未知之数。

  如何弯道超车?

  在追求上进的这条路上,有人选择萎靡不振,有人选择直接放弃,也有人选择奋力一搏。

  在谈及中国药企的当前处境时,一向以创新研发为使命的百济神州相对比较乐观,其中国开发高级副总裁汪来博士告诉39健康网,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解决中国老百姓的民生需求,理所当然,必须压低药价。实际上,目前国家正在实施的所有医药政策,也都是为了压低药价让患者用得起药而服务。

  “当下正在实施的所有政策,总体趋势都是有利于创新药市场,对中国创新型药企也并非坏事,可以助推传统药企转型,聚焦于药品质量的提升。”汪来博士强调,“有跨国药企的创新药对照,可以进一步地鞭策中国药企把药做得更好,总体而言,但凡是做创新药的企业,市场前景还是较为乐观的。未来中国创新药企的15-20年就好比IT行业的15-20年,将会是黄金20年。”

  事实上,哪怕研发实力不足,目前,不少国内药企也已经意识到当前自身所处的环境,为此,也纷纷在尝试突围,而在突围的过程中,跨国合作已经成为一大不可避免的趋势及潮流。近年来,多家中国药企纷纷传来与跨国药企合作的消息。

  针对中外合作的趋势,汪来博士也表示认同,在他看来,这已经成为当下作为常见的一大商业模式。

  “中国药企已经开始拿跨国药企的某种产品在大中华区或亚太区开发、生产和商业化的独家授权协议,以此推动产品在国内的快速上市,抢占市场份额,而对企业的商业运作也会有较大的帮助,“汪来博士说,”当然,这是一个互利互惠的过程。一方面,跨国药企可以拿到中国药企预付现金以及在特许经营地区销售产品所获得的销售金额分红。另一方面,可以帮助跨国药企积累临床数据。当下,国外临床试验铺天盖地,在国外入组患者已经变得难上加难,他们也希望通过与中国药企的合作推动他们的新药研发。”

  关于中国医药行业,创新,依旧在路上。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贫血
擅长贫血专家更多
  • 李文雨主任医师济南血液病医院

    擅长领域:济南血液病医院李主任在血液病的治疗上拥有自己独到的理念。其中尤其擅长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慢性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真红等复杂性血液病。

  • 张力副主任医师武汉市第六医院

    擅长领域: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高血压病、冠心病、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慢性肝炎、胆囊炎、贫血、颈椎病、风湿性关节炎、妇女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症以及泛发性湿疹、带状疱疹

  • 宋铁玎主任医师辽宁省中医院

    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咳嗽,肺炎、支气管炎、哮喘、营养不良、贫血、心肌炎,遗尿及一些先天性疾病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