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聚焦诊治难!勃林格殷格翰创新靶向药尼达尼布开启IPF治疗新“维”度

2018-03-12 09:30:5139健康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50岁以上,男性,经常抽烟,胃食反流,活动后呼吸困难,微小的刺激(如冷空气、翻身)就能引发患者剧烈干咳,指头又宽又粗,咳嗽严重时皮肤发紫发青,肺里会听到像尼龙拉扣撕开的声音……这时,需要注意了,不妨到大医院拍一个高分辨率CT,查查是否患上特发性肺纤维化(IPF)。

  “全球每年IPF患病率约(2~29)/10万,呈逐渐增长趋势,估计以每年11%的比例增长。近年来,我国IPF患病发病率也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且死亡率居高不下。目前,在IPF的治疗上,仍然存在诸多难题亟需我们克服。首先,我们对IPF的研究还不够透彻,对其发病机制尚存争议;其次,我们还无法对其做出明确诊断;此外,IPF有效的治疗药物少之又少,可供患者选择的药物相当有限。”在谈及IPF治疗现状时,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分会副会长、中国医科大学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康健教授说到。

中国医科大学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康健教授

  据了解,特发性肺纤维化是一种严重的致命性肺部疾病,发病原因不明,患病后患者肺组织纤维化,形成永久疤痕,导致肺功能不可逆性持续下降,一旦出现急性加重,患者可能面临生命危险。作为呼吸领域的疑难杂症,其诊断和治疗一直是困扰呼吸科医生的难题。

  3月9日,“维系 深呼吸”开启IPF治疗新“维”度媒体发布会在上海召开,康健教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委员兼间质病学组副组长、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呼吸科主任李惠萍教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间质性肺病学组组长、中日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代华平教授,勃林格殷格翰大中华区人用药品总经理冯耐德先生出席会议,并围绕IPF的诊断及治疗现状进行了深入探讨。

  IPF患者5年存活率低于30%

  IPF会使肺容积缩小,形成永久性肺纤维化疤痕,导致缺氧并且肺功能不可逆性地持续衰退。由于患者肺部组织呈蜂巢状,被形象地称为“网状肺”或“丝瓜筋肺”。国外有研究表明,近一半患者在确诊后的2-3年内死亡,5年生存率可低于30% ,比子宫癌乳腺癌结肠癌等大多数癌症的生存率都低,因此又被称为“不是癌症的癌症”。

  由于绝大多数IPF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无法获得及时诊断,漏诊和延误诊断现象普遍,超一半的患者会被误诊为支气管炎哮喘慢阻肺肺气肿等其他疾病。IPF 患者从首个症状出现到被明确诊断,通常被延误1至2年。

  “如今,我们对IPF的认识远远不足。人们对IPF的研究还不到100年,这个疾病的面纱只轻轻掀开了一角。不但我们的患者对此了解很少,大多数医务工作者对IPF的了解也不是太深,这严重影响了IPF的早期诊断与防治。”李惠萍教授表示。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呼吸科主任李惠萍教授

  此外,除了诊断难,临床研究发现,IPF的疾病进展具有不可预测性,有超过50%的患者在确诊后的2到3年内肺功能快速恶化,在经历一次或几次急性加重后呼吸衰竭或去世。在亚洲,超过40%IPF患者的死亡是由急性加重引起的,急性加重成为了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

  突如其来的急性加重致使死亡率上升,但患者和医生却面临着治疗选择有限的无奈境遇,对延缓病情进展“无计可施”。“全国抗肺纤维化治疗平均不到10%,一般的三级医院10%,比较好的间质病诊疗中心也就25%的患者可以得到治疗,所以我国大量的患者无法得到较好治疗。”李惠萍教授补充道。

  李惠萍教授指出,以往IPF患者主要通过肺部康复运动、氧疗、肺移植及药物治疗等一系列综合治疗手段来延缓疾病进展,然而,长期以来用于治疗IPF的药物选择极少,呼吸科医生只能凭临床经验用药,常见的糖皮质激素、免疫制剂、免疫调节剂等传统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无法有效控制病情进展。

  HRCT检查是确诊IPF必要手段

  如何才能提高IPF诊治率?

  康健教授介绍,IPF虽然病因未明,但吸烟、有害粉尘环境暴露、胃食管反流、遗传因素都是被认为患上IPF的高危因素。且IPF多发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疾病以隐匿性、进行性的呼吸困难和刺激性干咳为突出症状,伴有杵状指、皮肤发青等体征。

  其实,在诊断方面,2016年出台的《特发性肺纤维化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也指出,IPF患者的发病年龄多在中年及以上,男性多于女性。临床上起病隐匿,大多数患者双下肺可闻及吸气末爆裂音(Velcro啰音),超过半数可见杵状指(趾)。终末期可出现发绀、肺动脉高压、肺心病和右心功能不全的征象。

  鉴于许多呼吸系统疾病均具有以上症状,因此《共识》为IPF提供了三大诊断标准,即:排除其他已知原因的ILD(例如家庭或职业环境暴露、结缔组织病和药物毒性);高分辨率CT(HRCT)表现为普通型间质性肺炎型(UIP);已进行外科肺活检的患者,根据HRCT和外科肺活检特定的组合进行诊断。

  李惠萍教授强调,在提高IPF诊治率方面,还应该提升大众对疾病的认知,普及疾病知识,虽然IPF看似罕见,但其发病率不断上升,危害性远远高于慢性气道性疾病;对于医护人员而言,应当提高医务人员使用高分辨率CT的意识和诊断水平,目前,许多基层医院的医护人员对高分辨率CT的认知不足,因而,提高医生诊断水平也显得尤为重要;与此同时,还应建立区域性间质病诊断中心和转诊机制,一旦意识到患者有可能患有IPF,就转诊到有经验的诊断中心接受早期治疗,尽可能给患者提供早一点的帮助。

  “当出现刺激性干咳、活动后气喘、经常感冒、肺部感染、皮肤发青(称为发绀)、指甲形状发生变化(称为杵状指)、食欲不佳、体重减轻等症状,患者应及时到专业的间质病治疗中心就医,目前高分辨率CT(HRCT)检查是确诊IPF的必要手段。如确诊,患者尽早接受治疗,可延缓疾病进展。”李惠萍教授说到。

  创新靶向药显著延缓IPF疾病进程

  在代华平教授看来,提高抗纤维化治疗药物的使用率,也可帮助IPF患者减缓肺功能下降从而延缓疾病进程、减少急性加重的风险,同时减少因急性加重而就医及住院的次数,减轻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

中日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代华平教授

  据悉,目前,国内抗肺纤维化创新药物只有罗氏的吡非尼酮以及勃林格殷格翰的尼达尼布(维加特)。尼达尼布是全球首个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创新靶向药物,2014年10月,由勃林格殷格翰自主研发的抗肺纤维化创新靶向药维加特(尼达尼布)获得FDA的批准,并于2017年被我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CDE)纳入优先审评品种名单,而从提交注册申请到获得批准仅用了6个月。目前已在我国正式进入临床应用,最近还被纳入浙江省大病医保目录。

  “尼达尼布是一种针对IPF研发的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具有抗纤维化和抗炎活性。同时,通过阻断纤维化进程中信号转导通路的生长因子受体发挥作用,主要作用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PDGFR)、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三个靶点上,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迁移和转化,从而发挥抗纤维化作用。研究显示,尼达尼布延缓IPF患者用力肺活量下降达50%,可以显著减缓疾病进展。同时,尼达尼布还可使IPF急性加重发生风险显著降低47%。”代华平教授表示。

  如今,尼达尼布已在包括美国和欧盟在内的6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批准用于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并积累了32000个患者-年的经验。据相关数据显示,全球IPF市场2025年将达到32亿美元,尼达尼布2017年上半年全球销售额4.29亿欧元(人民币33.6亿元),是当年表现最好的药物之一。

  冯耐德先生表示:“为了给中国IPF患者带来更多的药物选择,勃林格殷格翰一直致力于研发更多的创新药物,并把它们带入中国。维加特,此次在中国的获批上市,不仅为中国呼吸科医生和和IPF患者提供了全新的治疗选择,同时也将开辟中国治疗IPF的新格局,从而治疗更多的IPF患者。”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特发性肺纤维化
擅长特发性肺纤维化专家更多
  • 张天雄副主任医师山西省第二人民医院

    擅长领域:各种中毒性心肌损害的诊治

  • 代华平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擅长领域:间质性肺疾病,呼吸疑难病,肺移植。

  • 刘敬禹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领域:通过纤支镜诊断和鉴别诊断肺部肿瘤和感染性疾病;肺不张病因;不明原因咯血;胸腔积液等复杂疾病;肺结节病、过敏性肺泡炎、特发性肺纤维化...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