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这种骨折可能致命!专家教你补钙三大秘笈

2017-07-20 09:30:0039健康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骨质疏松只是腰酸背痛腿抽筋?对于老人而言,一次骨折丢掉的却有可能是性命。

  “骨质疏松病情轻重与疼痛无直接关联,20%的骨质疏松患者直到骨折后才发现患病,10%的骨质疏松患者甚至一辈子都没有骨骼疼痛的表现。”提及公众对于骨质疏松的认知缺失,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夏维波教授深有感触。

  而中国骨质疏松性骨折学术会议的创办者,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骨科主任医师林华教授同样正是由于骨质疏松的患者越来越多,且涉及众多科室,多学科合作需求愈来愈迫切,故而创办了这个国内独一无二的骨质疏松性骨折会议。这一会议在2017年已经吸引到来自全国各地的500余名专家参会。  

第四届中国骨质疏松性骨折大会现场_meitu_1

  第四届中国骨质疏松性骨折大会现场

  根据他的估计,中国至少有6944万骨质疏松患者,同时还有1亿人骨量低于正常值,其中80%是中老年人,每年因为骨质疏松导致的骨折病例达到数百万例。如果不加以控制,到2025年,每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患者将会达到600万,对家庭、社会、医保造成巨大压力。

  “对于老年人而言,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害是全方位的,一旦卧床,由于泌尿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褥疮等多重疾病威胁叠加,很容易导致老年人死亡,有研究数据证实,对于中老年人而言,髋部骨折后患者卧床至少3个月以上, 1年内有近三分之一(女性约25%,男性约32%)的患者死亡,”林华教授痛心疾首的表示,“更为可怕的是,骨质疏松患者如不加以干预,很可能面临第二次、第三次、甚至第四次、第五次骨折,直到去世。”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骨科主任医师林华教授发言中_meitu_2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骨科主任医师林华教授发言中

  尽管在《中国防治慢性病中国长期规范(2017-2025年)》中,已经明确提出对于40岁以上人群的筛查中将骨密度筛查作为体检内容,但2位专家一致建议,对于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如绝经期女性、性功能明显衰退的男性、既往骨骼损伤史患者、激素药物使用者、长期吸烟饮酒者,都应该结合每年体检主动进行骨密度筛查,并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必要时服用钙剂补充。

  骨质疏松性骨折:被忽视的杀手

  人体骨骼密度随着年龄增长呈现出清晰的波峰与波谷,男性20-30岁之间,女性30-40岁之间达到骨量高峰,随后缓慢下降,当女性进入绝经期,男性50岁以后,骨量丢失速度骤然加快,随后,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概率大大增加。

  林华教授透露,1/3的女性和1/5的男性会在50岁后遭遇一次骨折,其发病率远高于乳腺癌中风心梗,其中最常见的骨质疏松性骨折部位为椎体,椎体压缩性骨折总患病率15%,且呈增龄性增高,但其中仅20%的骨折患者会去医院进行诊疗。

  而更危险的骨折部位是髋部,对于中老年人而言,髋部骨折后患者卧床至少3个月以上, 1年内有近三分之一(女性约25%,男性约32%)的患者因全身并发症(如肺炎、泌尿系统感染、静脉栓塞、褥疮等)而死亡,50%的患者将永久面临病残或生活无法自理,对于患者本人的精神状态和家庭经济状况造成毁灭性打击。

  一项2012年完成的研究显示,老龄化较为严重的北京地区髋部骨折的发生率明显增加,特别是50岁以上女性的发病率,从1999年到2016年增加了2.76倍,70岁以上人口发生率增加了3倍以上。

  而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上海市60岁以上户籍人口占比已经达到31.9%,成为冠绝中国的“老龄化之城”,其潜在的骨质疏松性患者数量可见一斑。

  为什么我的骨头越来越松?

  夏维波教授表示,引起骨质疏松的原因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老龄化,另一类则是生活方式的影响,即运动的减少,晒太阳过少导致维生素D缺乏,以及部分女性减肥导致的钙质、蛋白质摄入不足。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夏维波教授发言中_meitu_3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夏维波教授发言中

  总结起来,骨质疏松的高危因素很多,包括年龄超过70岁的老人,绝经年龄小于45岁的老年妇女,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慢性肾功能衰竭,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等等,其中,年龄是核心要素,80岁以上老人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是70岁老人的2倍以上。

  而且,对于女性而言,绝经也是骨质疏松的一大关键节点。有研究显示,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的绝经后妇女无症状性椎骨骨折发生率高达37%。而由于对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严重性认知缺乏,导致我国骨质疏松患者在骨折前后骨质疏松检测率、治疗率偏低,以髋部骨折患者为例,仅在骨折前检测的只有4.3%。

  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后果。2012年,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IOV)的数据显示:全世界每3秒会发生1例骨质疏松性骨折。

  对于骨质疏松患者而言,由于骨强度降低,轻微损伤即可引起骨折,常见的骨折部位是脊柱、胸腰段脊椎、肱骨近端、桡骨远端。由于骨的质量差,骨折后内固定物及植入物固定的牢固程度差,易发生松动,骨折后骨愈合过程迟缓,而且骨质疏松症本身使再次发生骨折的风险明显增大。

  骨质疏松怎么防?

  对于人人都难以避免的骨质疏松来说,有没有办法在发生骨折之前预防呢?

  夏维波教授认为,骨质疏松的预防分为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 一级预防优于二级预防。一级预防侧重于儿童及青少年的钙量补充,年轻时积累较高的骨密度以应对衰老期的流失;而二级预防则是针对已经发生骨质疏松的患者,通过多种方式防止骨量的快速丢失,尤其是对于女性而言,如果从饮食中不能摄入充足的维生素D和钙,大部分女性都会在绝经后开始骨量丢失。

  然而在临床中,由于骨质疏松患者分散在多个科室,临床医师往往注重单个疾病的治疗而忽视骨质疏松的危害,如慢性肾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诊治,很少有专科医师会在用药时进行维生素及钙剂的补充,导致骨量的过快丢失。

  林华教授建议,要提高骨质疏松及骨松性骨折诊疗率,需多学科携手、全程管理,对于骨质疏松髋部骨折率则可降38.1%。

  补钙  你补对了没?

  对于补钙,中国人也并不陌生,从带着骨头嚼碎嘎嘣脆的炸小鱼儿,到奶白香浓的大骨汤,再到五光十色的钙片,中国人并不陌生。来自中康CMH的数据显示,仅仅2015年,全国钙制剂零售市场总销售规模就已经达到了106亿元,不可谓不重视。但是,你补的钙都补对了么?

  “对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患者,一定要针对病因治疗,不能乱补,”林华教授提醒, “钙剂和维生素都需要及时补充,一方面是修复,另一方面是针对其他已经发生骨质疏松的部位进行加固,另外,就是生活方式的改变。”

  林华教授建议,对于中老年人,除了每年体检检查骨密度外,一定要主动进行体育锻炼,广场舞、太极拳等均可,在柔软的塑胶场地最佳,但不可过量,每运动10-15分钟就要休息几分钟,避免运动性损伤,同时每天保证一定量的晒太阳的时间。

  “晒太阳可以促进维生素D的产生,从而促进钙质吸收,因此一定要注意户外运动的时间,不可长年累月蹲在办公室,缺乏日晒及运动很容易导致骨骼的亚健康状态,而这一现象在年轻人中屡见不鲜。”林华教授说。

  对于绝经期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的突然下降,不仅会造成心烦、燥热等更年期症状,更会影响人体对于钙质的吸收,加快骨量的丢失,导致骨质疏松的出现。林风教授建议,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雌激素的替代治疗,以保护骨骼。

  在生活方式改变的基础之上,食补和钙片同样是中国人关注的焦点。

  “骨骼矿化的基础物质是钙和磷,足够的钙营养对骨头一定是好处的,对于需要补充钙质的人群来说,只要每天补充的钙量不超过1500毫克就不会产生负面作用,”对于不少人对于补钙可能导致结石的担心,林华教授表示无需过度忧虑,“我们推荐的在不同年龄段每天的钙摄入量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婴幼儿每天200到400毫克,成人每天800到1000毫克,绝经后妇女1000-1200毫克的元素钙,最好能够从牛奶等食物中获得,如果不足,则需要钙尔奇、善存等膳食补充剂来加以辅助。”

  最后,林华教授也呼吁,当老龄化社会袭来,全社会都应当加强对于中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疾病的预防与治疗,从年轻人做起,改变生活习惯,增加运动与户外时间,及时补充钙质;而对于医疗卫生工作者而言,更应当积极合作,改变现有疾病诊疗模式,实现同抓共管,以病人为核心,实现针对中老年人的全面健康管理。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夏维波主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  内分泌科

夏维波,医学博士,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第五届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主任委员。曾于 2000年至2001年在日本东京大学做访问学者。主要从事内分泌和代谢疾病的临床和研究工作,尤其是对代谢性骨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有较深的造诣。对常见内分泌代谢疾病如糖尿病、甲亢、代谢综合征、下丘脑垂体疾病、肾上腺疾病和性腺疾病的诊治具有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优秀青年教师基金、国家科技部社会公益基金科研院所专项课题和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点课题子课题等多项。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内分泌代谢疾病的遗传学发病机制的研究、骨质疏松及其骨折的流行病学研究、佝偻病和骨软化症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共发表科研论文80余篇。现担任多个医学杂志的编委或审稿人,《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编委和编辑部主任。做为主要参与人之一曾先后获得1997年“卫生部科技成果一等奖”和2002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特别策划
骨质疏松
擅长骨质疏松专家更多
  • 海涌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擅长领域:对脊柱的创伤、肿瘤、畸形和退行性变的诊断、治疗以及微创治疗有丰富的经验和心得,尤其是在脊柱创伤、退变、畸形和微创领域始终于本学科前沿先进水平保持一致。主持开展了10多项新技术和新业务,其中多种技术达到国际国内较领先水平。尤其在脊柱退变的非融合技术、幼儿和严重脊柱畸形的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解决了脊柱外科领域的临床疑难问题。

  • 乐宇民副主任医师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

    擅长领域: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皮肌炎、多发性肌炎、硬皮病、干燥综合征、白塞氏综合征、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瑞特氏综合征、银屑病关节炎、未分化型脊椎关节病、成人斯蒂尔病、乙肝相关性关节炎、骨质疏松、痛风、未分化型关节炎、抗磷脂综合症、重叠综合症、风湿多肌痛、纤维肌痛综合征、免疫缺陷病、各种血管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等各种风湿免疫性疾病及内科、皮肤科等各种疑难杂病。

  • 黄仕荣副主任医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东院)

    擅长领域:擅长各种脊柱源性腰腿痛,如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急性腰扭伤、慢性腰肌劳损、骨质疏松性骨痛,颈椎病和各种骨关节炎的中医药非手术...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