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清热药--清热泻火药

2017-03-05 20:27:44化工化学出版社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本类药物性多寒凉, 易伤脾胃, 故脾胃气虚、食少便溏者慎用; 苦寒药物易化燥伤阴, 热证伤阴或阴虚患者慎用; 清热药禁用于阴盛格阳证或真寒假热之证。

  【含义】凡以清解里热、治疗里热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称为清热药。

  【功用】清热药主要用治温热病, 高热烦渴、湿热泻痢、温毒发斑、痈肿疮毒及阴虚发热等里热证。

  【注意】本类药物性多寒凉, 易伤脾胃, 故脾胃气虚、食少便溏者慎用; 苦寒药物易化燥伤阴, 热证伤阴或阴虚患者慎用; 清热药禁用于阴盛格阳证或真寒假热之证。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

  石 膏

  石膏甘辛性大寒,肺胃二经实热烦,

  清热泻火止渴煎,收敛生肌宜火煅。

  【性能】甘、辛,大寒。归肺、胃经。

  【功用】

  1.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温热病气分实热证、肺热喘咳证、胃火牙痛、头痛、消渴证。石膏为清泻肺胃气分实热之要药。温热病气分实热,症见壮热、烦渴、汗出、脉洪大者,与知母相须为用;温病气血两燔,症见神昏谵语、发斑者,配玄参;热病后期,余热未尽,气津两亏,症见身热、心烦、口渴者,配人参、麦冬;肺经实热,症见喘咳、发热、口渴者,配麻黄、杏仁;胃火上攻之牙龈肿痛,配黄连、升麻;胃火头痛,可配川芎;胃热上蒸,耗伤津液之消渴证,配知母、生地黄、麦冬。

  2. 敛疮生肌、收湿、止血———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溃疡不敛,配红粉;湿疹瘙痒,配枯矾;湿疮肿痒,配黄柏研末外掺;水火烫伤,配青黛。

  【用法】生石膏煎服,15~60g,宜先煎。煅石膏适量外用,研末撒敷患处。

  【注意】脾胃虚寒及阴虚内热者忌用。

  知 母

  知母性味苦甘寒,肺胃肾经归经全,

  清热泻火时常用,滋阴润燥需盐制。

  【性能】苦、甘,寒。归肺、胃、肾经。

  【功用】

  1. 清肺热、生津润燥、除烦———热病烦渴、肺热燥咳。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者,常与石膏相须为用;肺热燥咳,配贝母;肺燥久嗽气急,配杏仁、莱菔子

  2. 滋肾阴、泻肾火、退骨蒸———骨蒸潮热。阴虚火旺所致骨蒸潮热、盗汗、心烦者,常配黄柏、生地黄。

  3. 泻肺胃肾火、滋肺胃肾阴———内热消渴。阴虚内热之消渴证,配天花粉、葛根

  4. 滋阴润燥———肠燥便秘。阴虚肠燥便秘证,配生地黄、玄参、麦冬。

  【用法】煎服,6~12g。

  【注意】本品性寒质润,有滑肠作用,故脾虚便溏者不宜用。

  芦 根

  芦根甘寒能生津,肺热胃热均能清,

  除烦止呕肺胃经,利尿透疹均可为。

  【性能】甘,寒。归肺、胃经。

  【功用】

  1. 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热病烦渴。热病伤津,烦热口渴者,配麦冬、天花粉;或以其鲜汁配麦冬汁、梨汁、荸荠汁、藕汁服。

  2. 清胃止呕———胃热呕哕。鲜品配青竹茹、生姜,也可单用煎浓汁频饮。

  3. 清透肺热———肺热咳嗽、肺痈吐脓。肺热咳嗽,配黄芩、浙贝母、瓜蒌;风热咳嗽,配桑叶、菊花、苦杏仁;肺痈吐脓,配薏苡仁、冬瓜子。

  4. 清热利尿———热淋涩痛、小便短赤。热淋涩痛、小便短赤,配白茅根、车前子。

  【用法】煎服,干品15~30g;鲜品加倍,或捣汁用。

  【注意】脾胃虚寒者忌服。

  天花粉

  花粉就是栝楼根,甘苦微寒肺胃经,

  清热生津能润肺,消散痈肿功效备。

  【性能】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

  【功用】

  1. 清热泻火、生津止渴———热病烦渴、肺热燥咳。热病烦渴,配芦根、麦冬,或配生地黄、五味子;燥伤肺胃,咽干口渴,配沙参、麦冬、玉竹;肺热燥咳,干咳少痰,痰中带血,配天冬、麦冬、生地黄;燥热伤肺,气阴两伤之咳喘、咯血,配人参。

  2. 清肺胃热、生津止渴———内热消渴。积热内蕴,化燥伤津之消渴证,配麦冬、芦根、白茅根;内热消渴,气阴两伤者,配人参。

  3. 清热泻火解毒、消肿排脓———疮疡肿毒。疮疡初起,热毒炽盛,配金银花、白芷、**甲;风热上攻,咽喉肿痛,配薄荷等份为末,西瓜汁送服。

  【用法】煎服,10~15g。

  【注意】反乌头。

  竹 叶

  竹叶甘淡兼辛寒,心胃小肠归经备,

  清热除烦能止渴,生津利尿心火泻。

  【性能】甘、辛、淡,寒。归心、胃、小肠经。

  【功用】

  1. 清热泻火、除烦生津———热病烦渴。热病伤津,烦热口渴,配石膏、知母、玄参;热病后期,余热未清,气津两伤之证,配人参、麦冬;外感风热,烦热口渴,配金银花、连翘、薄荷。

  2. 清心火、利小便———口疮尿赤。口疮尿赤,配木通、生地黄;温病热陷心包,神昏谵语,竹叶卷心常配玄参、莲子心、连翘心。

  【用法】煎服,6~15g;鲜品15~30g。

  【注意】阴虚火旺、骨蒸潮热者忌用。

  栀 子

  栀子苦寒泄大热,归经心肺与三焦,

  清热泻火能除烦,凉血解毒兼消肿。

  【性能】苦,寒。归心、肺、三焦经。

  【功用】

  1. 泻火除烦———热病心烦、目赤肿痛。栀子为治热病心烦、躁扰不宁之要药,可配淡豆豉;热病火毒炽盛,三焦俱热而见高热烦躁、神昏谵语者,配黄芩、黄连、黄柏;肝胆火热上攻之目赤肿痛,配大黄。

  2. 清热利湿———湿热黄疸。肝胆湿热郁蒸之黄疸、小便短赤者,配茵陈、大黄,或配黄柏。

  3. 清热凉血止血———血淋涩痛、血热吐衄。血淋涩痛或热淋证,配木通、车前子、滑石;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等证,配白茅根、大黄、侧柏叶;三焦火盛迫血妄行之吐血、衄血,配黄芩、黄连、黄柏。

  4. 清热凉血解毒———火毒疮疡。火毒疮疡、红肿热痛者,配金银花、连翘、蒲公英,或配白芷以助消肿。

  【用法】煎服,6~10g。外用生品适量,研末调敷。凉血止血炒焦用。

  【注意】本品苦寒伤胃,脾虚便溏者不宜用。

  夏枯草

  夏枯草性苦辛寒,归经肝胆效力专,

  肝胆之火最能清,瘰疬之结能疏散。

  【性能】辛、苦,寒。归肝、胆经。

  【功用】

  1. 清肝明目———目赤肿痛、头痛眩晕、目珠夜痛。肝火上炎,目赤肿痛,配桑叶、菊花、决明子;肝阴不足,目珠疼痛,至夜尤甚者,配当归、枸杞子。

  2. 泄热散结消肿———瘰疬、瘿瘤、乳痈肿痛。肝郁化火,痰火凝聚之瘰疬,配贝母、香附;瘿瘤,配昆布、玄参;乳痈肿痛,配蒲公英;热毒疮疡,配金银花。

  【用法】煎服,9~15g;或熬膏服。

  【注意】脾胃寒弱者慎用。

  决明子

  决明子能清肝目,味甘苦咸性微寒,

  归经入肝与大肠,润肠通便效力专。

  【性能】甘、苦、咸,微寒。归肝、大肠经。

  【功用】

  1. 清热明目———目赤肿痛、羞明多泪、目暗不明。肝热之目赤肿痛、羞明多泪,配黄芩、赤芍、木贼;风热上攻之头痛目赤,配菊花、青葙子、茺蔚子;肝肾阴亏之视物昏花、目暗不明,配山茱萸、生地黄。

  2. 平抑肝阳———头痛、眩晕。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配菊花、钩藤、夏枯草。

  3. 润肠通便———肠燥便秘。内热肠燥,大便秘结,配火麻仁、瓜蒌仁。

  【用法】煎服,9~15克;本药用于润肠通便时,不宜久煎。

  【注意】气虚便溏者不宜用。

  本文摘自化工化学出版社出版,戴德银、黄茂涛、张德云主编的《常见病用药及诊断》。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