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常用中药饮片不良反应/事件综述--益母草及其制剂致68 例不良反应/事件

2017-03-03 21:42:35化工化学出版社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益母草又名益母蒿、益母艾、红花艾、坤草、茺蔚、三角胡麻、四楞子棵等。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的新鲜或干燥地上部分。鲜品春季幼苗期至初夏花前期采割;干品夏季茎叶茂盛、花未开或初开时采割,晒干,或切断晒干。

  益母草又名益母蒿、益母艾、红花艾、坤草、茺蔚、三角胡麻、四楞子棵等。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的新鲜或干燥地上部分。鲜品春季幼苗期至初夏花前期采割;干品夏季茎叶茂盛、花未开或初开时采割,晒干,或切断晒干。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生于山野荒地、田埂、草地等。益母草味苦、辛,性微寒。归肝、心包、膀胱经。有活血调经、利尿消肿、清热解毒的功效。用于治疗妇女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恶露不尽,水肿尿少,疮疡肿毒,孕妇慎用。建议干品用量9 ~ 30克,鲜品用量12 ~ 40克[1]。

  检索1950年至2015年3月益母草及其制剂引起的不良反应/事件相关文献,剔除重复性报道与综述,共得到9篇文献[2-10],68例病例。文献发表年代与病例数量详见表41-1。

  表41-1 病例文献统计

  年份文献数量病例数

  1989 1 1

  1995 1 1

  1996 1 18

  2000 1 1

  2001 2 33

  2002 2 13

  2014 1 1

  一、患者情况

  1.患者性别与年龄

  益母草为妇科治疗经、带、产常用品种,发生不良反应/事件的患者均为女性,年龄在14岁至49岁,32例患者为产后妇女,未报道具体年龄。患者年龄分布详见表41-2。

  表41-2 益母草致不良反应/ 事件患者年龄分布情况统计

  患者年龄病例数患者年龄病例数

  14 ~ 28 岁4 23 ~ 40 岁12

  29 ~ 42 岁13 年龄不详32[7]

  43 ~ 49 岁7

  2.原患疾病

  患者原患疾病均为妇产科疾病,具体情况详见表41-3。表41-3 益母草致不良反应/ 事件患者服药原因统计

  原患疾病病例数原患疾病病例数

  清宫术后1 产后35

  停经1 人流术后9

  经期逾期1 妇科疾病19[4,11]

  痛经2

  二、用药情况

  1.用药剂型

  益母草及其制剂发生不良反应/事件的使用剂型主要为饮片与鲜品,还有益母草的相关制剂,例如益母草膏、益母草冲剂、益母草流浸膏和益母草片。不同剂型的数量见表41-4。

  表41-4 用药剂型统计

  剂型病例数剂型病例数

  饮片36 益母草膏7

  益母草鲜品18[4] 益母草冲剂5

  益母草片1 益母草流浸膏1

  益母草膏为益母草切碎、煎煮后所得清膏加红糖,加热溶化浓缩所制的棕黑色稠厚半流体,用量一次10克,一日1 ~ 2次[1]。

  益母草流浸膏是取益母草煎煮浓缩经乙醇提取,静置、滤过得到的棕褐色液体,用于血瘀所致的月经不调,孕妇禁服。一次5 ~ 10毫升,一日15 ~ 30毫升[1]。益母草片为益母草流浸膏片。一次3 ~ 4片,一日2 ~ 3次。

  2.用药剂量

  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用药剂量不等,最少有服用益母草流浸膏10毫升即出现过敏反应[3],最多有患者自行服用500克益母草的水煎剂发生中毒[4]。

  益母草性味平和,药典建议剂量为9 ~ 30克,鲜品为12 ~ 40克。除外用量不详的41例,超出常用剂量的情况非常普遍。有文献报道,江苏省率宁县凤谷乡地区盛产益母草,当地人患妇科病习惯自采益母草煎服,因药源广泛和治病心切,每每大剂量服用出现中毒,文献作者收集了18例患者,其中1例煎服用量甚至达到500克[4]。具体用药剂量详见下表41-5。

  表41-5 用药剂量统计

  用药剂型用量病例数备注

  饮片

  15 克2

  20 克1

  30 克1

  200 克1

  鲜品[4] 大量18 1 例服用量达到500 克

  益母草膏

  15 克1

  60 克1

  益母草流浸膏10 毫升1

  益母草冲剂1 袋/ 次,3 次/ 日1

  不详41

  三、不良反应/ 事件

  1.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时间

  绝大部分病例未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从记录发生时间的文献中可以看到,发病时间从5分钟至5天不等,详见表41-6。

  表41-6 发病时间

  发病/ 就诊时间病例数发病/ 就诊时间病例数

  5 分钟1 10 ~ 20 分钟1

  40 分钟1 2 ~ 5 天13

  24 小时1 不详51

  2.不良反应/事件的主要表现

  益母草可引起子宫的兴奋收缩,其所致不良反应/事件的主要表现为腹痛,其次有中毒、过敏、腹泻等。具体情况详见表41-7。

  表41-7 益母草及其制剂不良反应/ 事件的主要表现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病例数去/ 再激发情况备注

  腹痛

  下腹正中阵发性剧痛,伴恶心、呕吐、出冷汗、肛门下坠

  44[7,9]

  去激发阳性,其中1例再激发

  阳性

  中毒

  乏力, 肢麻;血压降低,

  多汗,呼吸加快加深,休克;

  腰痛、尿血;流产、宫血19[4,8]

  多器官出血并发结核性脑膜炎与双肺播散性结核1[2] 死亡

  痛经加重痛经1[5] 去激发再激发

  阳性

  腹泻泻下黄色水样便,无腹痛1[6] 去激发再激发

  阳性

  益母草膏60克

  过敏

  全身皮肤发红,胸闷心慌,呼吸增快

  1[3] 再激发阳性

  益母草流浸膏10 毫升

  咽喉麻木,面部潮红,发胀,头晕,心慌,双下肢乏力,行走不稳,面部随即通红,有紧绷感

  1[10] 去激发阳性过敏体质。

  四、治疗与预后

  过敏患者2例进行抗过敏治疗,经地塞米松,维生素C治疗后,过敏症状完全消失。中毒患者马上停药、催吐、洗胃、补液、强心等及时对症处理。轻、中度患者医生自拟“益气摄血汤”加减,血压下降,多汗者,加西洋参、附片、五味子、生龙牡等固脱,若出现休克,呼吸快且深者则以西医对症处理,吸氧、洗胃、输液、强心、纠正电介质平衡等。若箭毒作用明显者,用新斯的明。经救治18例中毒者全部治愈。1例中毒致尿血者停药加凉血止血药,2个月左右好转。12例宫缩痛患者停止服用益母草制剂后,腹痛缓解并痊愈。1例腹泻患者停药后自愈。32例腹痛患者经停药治疗痊愈。1例痛经加重患者停药后痊愈。

  68例患者中有1例死亡,该患者33岁,有肝硬化与渗出性胸膜炎病史。口服400克益母草所煎药液后24小时出现多器官出血性休克(呕血、尿血、阴道出血、便血),给予EACA、甲氰咪胍、庆大霉素、输血抢救3天后出血止。随后出现头痛加剧,颈项强直,最终因结核性脑膜炎与双肺播散性结核死亡。考虑为多器官出血造成机体抵抗力低下,使原有渗出性胸膜炎复发,结核杆菌循血行播散并发结核性脑膜炎与双肺广泛性病灶,最终抢救无效死亡[2]。

  五、讨论及临床合理用药建议

  1.讨论

  益母草在《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上品。《本草纲目》言其味辛微苦,无毒,而且可以明目益精。《本草正》载:“血热、血滞及胎产艰涩者宜之;若血气素虚兼寒,及滑陷不固者,皆非所宜”,“《本草》言其久服益精轻身,诚不足信。”。

  益母草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生物碱类、黄酮类、二萜类、脂肪酸类、挥发油类。益母草及其制剂可活血祛瘀、调经消水,但益母草同时造成一定的肾损害,主要在髓质,以间质纤维化、毛细血管扩张或受压,肾小管管腔萎缩为主,这种损害多数可逆,毒性大小与剂量相关,因此控制用量是预防益母草中毒的关键[12]。

  本篇的68例病例中,有1例益母草致痛经加重、复发[5],32例腹痛[9],12例[9]剧烈阵发性腹痛,痛时腹部可触及硬块,诊为产后宫缩痛。现代研究显示益母草对于已孕、未孕子宫均有兴奋收缩作用,益母草引起子宫的过度收缩,导致子宫肌组织缺血缺氧而引起疼痛,或许与上述病例的腹痛、宫缩痛、痛经有关益母草碱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先兴奋后麻醉的作用,可能引起呼吸中枢兴奋,能扩张小动脉,使血压下降,主要的症状表现为突感全身乏力疼痛酥麻,下肢呈瘫痪状态,重者伴有大汗血压下降,甚或虚脱,呼吸增快增强,甚则呼吸麻痹[13]。

  益母草有抗血小板聚集、凝集作用,这可能是患者超大剂量服用后出现多器官出血性休克的原因。

  2.临床合理用药建议

  益母草毒性小,常用于妇产科疾病。临床使用绝不可以随意加量,注意问诊,尤其是过敏体质患者,警惕益母草的致敏性。其性滑利,孕妇忌服。

  参 考 文 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 一部).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

  [2] 贾祥生. 益母草中毒致死1例.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989,3(3):38.

  [3] 陆学娅. 口服益母草流浸膏出现过敏反应1例. 中国中药杂志,1995,20(12):758.

  [4] 张耀庭. 中西医结合治疗益母草中毒18例报导. 黑龙江中医药,1999(6):44.

  [5] 林元秀. 益母草加重痛经1例报告. 实用中医药杂志,2000,16(10):47.

  [6] 丁春丽. 服益母草膏出现腹泻1例. 中国中药杂志,2001,26(1):16.

  [7] 林树松. 口服益母草引起产后精神病人腹痛32例. 海峡药学,2001,13(4):119.

  [8] 刘建华. 益母草中毒致血尿的辨证治疗例析.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2,16(3):166.

  [9] 张淑杰,王春芳. 益母草致产后宫缩痛. 浙江中医杂志,2002,37(6):235.

  [10] 俞捷,王璟,赵荣华等. 益母草肾脏不良反应研究进展. 中国中药杂志,2010(9):1213-1216.

  [11] 张友志,彭勇. 中药益母草致过敏反应1例. 湖北中医杂志. 2012,34(10):61.

  [12] 冯群,赵红,孙蓉. 益母草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研究进展. 中国药物警戒,2014,11(2):74-76,80.

  [13] 高学敏. 中药学.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 :381.

  本文摘自化工化学出版社出版,戴德银、黄茂涛、张德云主编的《常见病用药及诊断》。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