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助人戒烟如治慢性病 最好寻求医生专业帮助

2015-11-05 13:23:2639健康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戒烟是一场克服烟瘾的斗争。当大脑中尼古丁达不到“需要”水平,就会出现心情抑郁、烦躁不安、精神不集中,以及恶心、头痛等身体不适等戒断症状,最终导致戒烟者戒烟失败。

  烟草依赖是一种病,对戒烟要像对待高血压冠心病一样重视。10月30日,第26届长城国际心脏学会议暨第九届北京五洲国际心血管会议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盛大召开。作为本次会议的重要奖项——“2015长城控烟先锋奖”获奖名单揭晓。凭借近些年来个人及单位在心血管领域积极推动控烟所做出的杰出贡献,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心脏康复中心主任孟晓萍、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马辉,以及由杨新春主任带领下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受到大会主席团及委员会成员一致肯定,荣膺“2015长城控烟先锋奖”。

  会议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主任杨新春教授介绍说:很多人知道吸烟会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吸烟对心血管来说,就是损害了血管的内皮细胞,内皮细胞一旦被损害以后就启动了动脉粥状硬化的过程,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性的疾病。吸烟的损伤在心血管主要是在动脉中央硬化的起始部分,起了重要的一个作用,当然在整个疾病的过程中,同样在推动病情加重的作用,另外是对呼吸系统的影响,烟草是直接从呼吸道吸进去的,所有人知道吸烟很容易引起咳嗽,这个是对气管的呼吸道的直接的损伤也是很明显的。还有一个是肿瘤的产生,因为这三大疾病都是引起人类健康死亡的最重要的三个主要原因,都和烟草有密切的关系。实际上远不止于此,长期吸烟还会导致心血管功能受损,进而出现冠心病、高血压等多种心血管疾病。烟草可通过多种方式诱发冠心病,如正常血管内皮可分泌一氧化氮,吸烟可影响这种物质分泌,影响血管的舒张功能。吸烟还可促进血小板聚集,促进血栓形成。对于已患心血管病的病人来说,吸烟更会危及生命。然而遗憾的是,依旧有相当一部分心血管病患者不顾医生、家人劝阻,还在吸烟。甚至,有些因心梗做完支架手术的患者依旧烟瘾难耐。

  烟草依赖是一种慢性病

  为什么有些非常需要戒烟的患者戒烟如此之难? 小小的香烟为何如此难以戒除?烟草为什么会让人如此痴迷?答案最终锁定在烟草独有的化学成分——尼古丁。尼古丁可使心脏传导系统损害,诱发心律失常的发生,使心脏猝死的危险性增加,也使冠状动脉硬化的发生及血栓形成的机会增加。冠心病、心肌梗死、脑供血不足的发病率与死亡率,也随着吸烟量的增加而明显增加。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马辉教授介绍说,吸烟成瘾是戒烟的主要障碍,它不是一种行为习惯而是一种慢性疾病,称为烟草依赖。烟草依赖常表现为躯体依赖和心理依赖两个方面。躯体依赖表现为,在停止吸烟或减少吸烟量后,吸烟者将会产生一系列不易忍受的症状和体征,医学上称之为戒断症状,包括吸烟渴求、焦虑、抑郁、不安、头痛、唾液腺分泌增加、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血压升高和心率加快等,部分戒烟者还会出现体重增加。

  药物干预可提高戒烟成功率

  杨新春教授也提醒戒烟者,戒烟是一场克服烟瘾的斗争。当大脑中尼古丁达不到“需要”水平,就会出现心情抑郁、烦躁不安、精神不集中,以及恶心、头痛等身体不适等戒断症状,最终导致戒烟者戒烟失败。国际上常用的帮助戒烟的方法包括行为干预和药物治疗两个手段的结合。行为干预主要在医生的指导和督促下开始戒烟,但一般而言,吸烟成瘾者单靠个人毅力“干戒”的效果很差,戒断成功率很低。必要时可以在医务人员指导下,配合药物干预,可以减少烟民的吸烟渴求和在戒烟过程中的不适,减轻戒断症状,从而极大的提高戒烟的成功率。

  杨新春指出,戒烟非常困难,可能需要药物的帮助,如果没有药物帮助,干戒烟成功率会更低。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心脏康复中心主任孟晓萍指出,心脏康复我们包括五大处方,戒烟处方是很重要的,心理处方,药物处方,还有运动处方和饮食处方,五大处方,但是我们说心理处方和戒烟处方特别重要,戒烟是我们医生应该像开高血压处方、开冠心病处方一样的指导病人进行戒烟。

  目前,被全球各国药检部门批准的安全有效的戒烟药物主要包括3大类:一类是尼古丁替代产品(包括尼古丁贴、口香糖等,是OTC类药物);第二类是已经获批具有戒烟适应症的抗抑郁药;第三类是戒断率相比最高、安全性良好的最新一代戒烟处方药伐尼克兰,作为直接作用于尼古丁受体的口服戒烟药物,通过降低人体对尼古丁的渴求来戒烟,帮助烟民朋友摆脱烟瘾,远离心血管疾病的侵袭。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杨新春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心脏中心

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主任、首都医科大学心血管疾病研究所所长、首都医科大学心血管病学系副主任。1991-1993留学于日本NIHON大学医学部,2004年始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兼任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委员,北京医学会内科分会主委,北京高血压协会副会长等。为«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中国循环杂志»«中国介入心脏病杂志»等编委。长期从事心血管病临床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在介入心脏病学领域颇有造诣,对房扑、特发性室速、房颤的射频消融治疗方面做出较突出的贡献,完成射频消融治疗心律失常、起搏器植入及冠脉支架手术2000例以上。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十一五、十二五科技部支撑计划子课题各1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参与多项科技部支撑计划课题。参与Creat、CURRENT、PLATTO、TIMI25等多项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作为主要参与人曾获国家科技二等奖1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一等奖1项,北京市科技二等奖1项,北京市科技三等奖2项,中华医学三等奖2项,获1999年塞克勒中国医师年度奖。在国内外刊物上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01余篇,SCI文章11篇,累积影响因子63.57分。主编《急性冠脉综合征》、《现代心血管药物与临床》、《心力衰竭-临床与实践》等书。多次在欧洲心脏病年会、美国心脏学会进行学术交流。

特别策划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