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告别终身用药”是个骗局

2015-07-20 01:12:44生命时报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如今,“有病乱投医”的老年人不在少数,“包治百病、彻底康复”的诱人宣传总能让一些老人满怀希望,但结果都是失望而归。

  浙江宁波的范大爷觉得自己被坑了。这是他给本报写来一封长达4页求助信的原因。

  广告称“一生只服两副,告别终身用药”

  在信中,范大爷详细介绍了自己看到广告后的买药、服药经历,并随信寄来了用药凭证和广告剪报。

  记者查看发现,广告确实如范大爷所说,“科学创造奇迹,患者竖起大拇指”、“心血管病奇效药,一生只服两副,告别终身用药”等字眼赫然在目。原本2580元一个疗程,现在只要1190元的内容也被显著标出。

  该广告还宣称药品由中科院院士、国内权威心血管病专家、“亿佰清”主要研发人葛院士带队研制,经全国78家三甲医院临床验证而成。药中含有几种“特效”成分,患者服用两副后,无论十几年,还是二十几年的高血压心脏病脑血栓脑梗死、脑中风都能彻底康复。

  在“院士研发”、“终身摆脱”等语句的蛊惑下,范大爷立刻动了心,本想先购买一个疗程试试的初衷,也在售药方的推荐下改成了购买三个疗程。然而,期待在三个疗程后获得“彻底康复”效果的范大爷,直到将药全部吃完,也没出现病情好转,服药期间还出现了血压控制不稳,需要增服其他降压药的情况。

  虽是常规药,但没宣传的那么神

  范大爷服用的商品名为“亿佰清”的药物,实际属于益心酮片(化学名)的一种。按照药品说明书的审批文号,记者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数据库中查到了该药。其审批种类为中药类别,规格一栏标明“每片含金丝桃苷不得少于0.13mg”。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心血管科主任鲁卫星告诉记者,益心酮片的主要成分其实是山楂叶提取物总黄酮,以及少许金丝桃苷,可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高脂血症、心前区刺痛、心悸健忘、眩晕耳鸣等,具有活血化瘀,宣通血脉的功效,是心血管病治疗的常规药。但他强调,该药属于处方药,应在正规医院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全国合理用药监测网专家孙忠实则表示,单论金丝桃苷的疗效有多大,现在还未得到证实。它只是欧洲引进的某些草药中所含的有效成分,对心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在国外只被当作保健品使用。

  至于广告中提及的“特效”成分益心酶,既未出现于该药品在药监局网站的登记信息中,两位专家也未提及。 夸大宣传,严重误导

  常规药怎么就让范大爷吃出了“上当受骗”的感觉?专家认为,药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产生不良影响可能与销售时的夸大宣传以及患者盲目服用有关。

  首先,权威专家身份存疑。广告的一个重要宣传点是“该药由中科院院士、国内权威心血管病专家葛院士领队研发”,但记者通过网络检索“葛院士”发现,可以同时满足中科院院士和国内心血管病专家两重身份的葛姓专家,只有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院士。随后记者多次致电葛均波院士,虽未能联系上,但查询葛均波院士的基本资料发现,其于2011年底才当选院士,这与广告中所说1986年就成立了以葛院士为首的研发团队的时间很难吻合。此外,孙忠实也表示,没听说过葛均波院士做过这项研究,不太可信。然而范大爷邮购该药的原因之一,就是看中了院士的“权威专家效应”。

  其次,夸大药品成分疗效。众所周知,心血管疾病属慢性病,广告中提及的山楂叶总黄酮、金丝桃苷对心血管病虽有疗效,但决达不到服用当天就可见效、使血液不再黏稠、血管通畅的效果。

  第三,许不靠谱的承诺。广告宣称只需服用两副药,高血压、心脏病、动脉硬化都可彻底康复。正是这样的宣传,让范大爷动了心。“这简直是无稽之谈,心血管疾病一旦形成,不可能做到完全康复。”孙忠实说,心理预期和现实病情无法匹配,难怪范大爷会有“受骗”的感觉。

  如今,“有病乱投医”的老年人不在少数,“包治百病、彻底康复”的诱人宣传总能让一些老人满怀希望,但结果都是失望而归。对此,孙忠实提醒,一些单位或个人会在社区、晨练场所等人口密集地区,或通过租用会议场所举办“咨询义诊”和健康讲座等活动,实质多是为了推销其产品,不要轻信“过火”的不实宣传,有病只需谨记一个原则:一定要去正规医院就诊,在医生和药师的指导下合理用药。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鲁卫星   

特别策划
高血压
擅长高血压专家更多
  • 魏睦新主任医师江苏省人民医院

    擅长领域:慢性胃炎肠上皮化生的中药逆转、便秘、肠易激综合症,肝胆病和免疫异常疾病的诊治,膝关节退变的短程高效治疗

  • 闵宝权副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擅长领域:脱髓鞘,痴呆,神经症,头晕

  • 黄胜光主任医师深圳市南山人民医院

    擅长领域:临床经验丰富,擅长治疗的疾病有:痛风、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红斑狼疮;急慢性咳嗽、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早搏;慢性胃炎;抑郁症、神经衰弱、睡眠障碍、亚健康状态;皮肤黄褐斑、痤疮;小儿疳积、消化不良;小儿咳嗽、反复感冒等。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