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走出药物过敏的5个认识误区

2014-10-14 01:54:14生命时报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一般情况下,药物过敏是在首次使用后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当再次服药时,药物或其代谢产物作为抗原激发免疫应答,从而导致过敏反应。因此,很多药物过敏是在第二次使用该药时发生。

  今年8月,英国一位2岁女孩因吃退烧药过敏导致失明,北京儿童医院一位医生也发表文章称,近期收到多例因药物过敏引起严重全身症状的患者。在美国,每年有23万人因为药物过敏而住院。一直以来,很多人对药物过敏存在误解,不及时纠正,可能危及生命。

  误区一:以前不过敏,今后就不会过敏。一般情况下,药物过敏是在首次使用后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当再次服药时,药物或其代谢产物作为抗原激发免疫应答,从而导致过敏反应。因此,很多药物过敏是在第二次使用该药时发生。此外,同样的药品可能因为厂家、批号、生产工艺、质量层次的不同而导致里面所含的杂质不同,过敏反应发生率也不同。

  误区二:过敏一定在用药当时就发生。药物过敏分为速发型和迟发型,速发型一般在用药后马上发生,而迟发型则有一定的“潜伏期”。以头孢类抗菌药为例,迟发型不良反应多数发生在用药后的第2~10天,少数可长达13天。所以,只要是在用药后一段时间内发生疑似过敏的症状,都要引起重视,应及时就诊。

  误区三:中药不会引起过敏。中药成分复杂,制备工艺有所区别,其含有的蛋白、淀粉、鞣质、色素等都可能引起过敏。如果服药后不注意观察,一旦发现,可能症状已经很严重了。

  误区四:药物过敏只有皮肤症状。常见的药物过敏症状是皮肤潮红、皮疹、瘙痒。此外,药物过敏还可引起发热哮喘、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导致过敏性休克,还可导致肝、肾等器官,消化、呼吸、神经、血液、循环等系统损害。

  误区五:药物过敏不能预防。实际上,很多药物过敏可以预防和控制。首先,应遵医嘱和说明书用药;其次,要注意观察,用药期间或用药后一段时间出现了发烧、皮疹、瘙痒、恶心、胸闷等不适症状时应及时就诊;再次,需要做皮试的药物应在皮试结果阴性的前提下使用,若有某种药物的过敏史,应记录下来,并在就诊前主动告知医生;最后,要注意药物的交叉过敏反应,即对此种药物过敏,很可能对同类的其他药物也过敏。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相关专题
四种抗菌药物有不良反应

阿米卡星注射液、林可霉素注射液、环丙沙星注射液以及克林霉素注射液四种抗菌药物分别会使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听力下降、消化系统症状等不良反应,临床医师要严格掌握其适应症、详细询问患者的药物过敏史,避免这些药物的不合理使用。

特别策划
药物过敏
擅长药物过敏专家更多
  • 曹正婷国泰综合医院

    擅长领域:自体免疫疾病:全身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乾躁症、全身性硬化症/硬皮症、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疾病、自体免疫性肝炎 过敏疾病:急性/慢性荨麻疹、过敏性鼻炎、异味性皮肤炎、药物过敏、食物过敏、过敏性休克 关节炎:僵直性嵴椎炎、乾癣性关节炎、反应性关节炎、肠道发炎性关节炎、痛风、感染性关节炎、煺化性关节炎、骨质疏鬆、韧带/肌腱扭伤

  • 文利平副主任医师北京协和医院

    擅长领域:对鼻炎、哮喘、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皮炎、湿疹、荨麻疹、食物和药物过敏等常见过敏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积累了丰富经验。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ommon allergic disorders, including rhinitis, asthma, anaphylaxis, atopic dermatitis, eczema, urticaria, food and drug allergy.

  • 林秉端主任医师北京市隆福医院

    擅长领域:皮炎、光敏、下肢结节性血管炎、结节痒疹、皮肤结核、痤疮、脂溢性皮炎、银屑病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