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国产医疗器械需要“高大上” 比拼进口品牌

2014-06-25 10:45:43生命时报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据了解,从全球来看,医疗器械占医药市场总规模高达42%,而在我国仅占比14%,发展空间巨大。陈红彦认为,当下是本土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有利时机,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医改进程中加强对基层医院的建设、民营医疗的发展,都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医疗器械的需求量,促进本土行业的发展和壮大。陈红彦总结后认为,“多条腿走路”才能进一步推动该行业的发展。

  5月26日,国家卫计委发布通告,宣布将遴选出一批符合临床需要、产品质量优良、具有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国产医疗设备,为全国卫生计生机构装备工作提供参考。

  一直以来,我国医疗机构的大型医疗器械被进口产品占据市场,在业界看来,此次遴选就像吹入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一股“春风”,不仅能促进国内相关产品质量的提升,还可能改变市场格局。借此机会,《生命时报》采访多位业内专家,共同探讨国产医疗器械的发展之路。

  中高端市场仍被外国品牌占据

  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医疗器械分会秘书长陈红彦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国内中高端医疗器械主要依靠进口。其中,约80%的CT机、90%的超声波仪器、85%的检验仪器、90%的磁共振设备、90%的心电图机、90%的高档生理记录仪,以及60%的睡眠图仪市场,均被外国品牌占据。

  陈红彦进一步分析说,以CT机为例,64排以上属于高端机型,32排~64排属于中高端,4排~16排属于中端产品,单双排属于低端。国产产品基本为中低端,价格在100万左右,而进口产品多是中、高端,价格昂贵,甚至高达千万元。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进口医疗设备的价格普遍高于欧美日等原产国50%~100%,比如TOMO放射治疗系统等设备,在欧美日等国家多为250万美元,但我国进口多在500万美元以上。对此,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系副主任刘清君担忧地说:“羊毛出在羊身上,医院花高价购买如此昂贵的进口医疗器械,最终难免把资金压力分摊到患者头上,增加人们就医的经济负担。”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国际合作部副主任徐珊告诉《生命时报》记者,过去国内市场中,所占份额较大的国产医疗器械主要以一些小型、技术含量较低的产品为主,比如温度计、一次性注射器等。现在状况已有所进步,出现了不少中端产品,比如监护仪、心脏支架等,国产品牌市场占有率较高,部分国产高端产品所占市场份额也在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在医疗器械的进出口方面,同样可以看出我国与发达国家存在的差距。《2013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状况蓝皮书》指出,2013年上半年,我国医疗器械进口总额为68.1亿美元,出口总额为90.11亿美元。其中,进口额超过1亿美元的医疗器械主要有医用导管、彩超仪、CT机、MRI仪、内窥镜等;出口超过1亿美元的主要产品有药棉、纱布、绷带、助听器、体重计、监护仪等。陈红彦表示,通过此对比我们不难发现,我国进口产品多为大型、高精尖产品,而出口产品具有小型、低附加值的特点。更值得注意的是,在进出口数据中,有35%左右的产品或其主要构成部分,是在中国生产,先出口到国外,然后再进口到中国销售。

  本土企业日渐壮大,但仍处劣势

  对于国家卫计委选择数字化X线机、彩色多普勒超声波诊断仪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3种基本医疗设备为第一批遴选品目,刘清君表示,此举说明,在上述领域,国产医疗器械已经具备一定技术水平,可以逐渐取代国外进口产品。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医疗器械部主任蔡天智也表示,近年来,我国出现了一些出口较高技术含量产品的企业。比如深圳迈瑞医疗,从设计代工入手,紧随全球技术前沿,进行渐进式创新,现已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监护类产品制造商前三名。另外,康辉医疗、鱼跃医疗、万东医疗、威尔科技、九安医疗等相对领先的本土企业品牌,由于技术含量日渐提高,国际认可度不断提升,在对外出口上也呈现出喜人的增长趋势。

  “虽然在很多高精尖产品上,中国与发达国家还存在差距,但这个差距正在变得越来越小。”陈红彦告诉记者,国外医疗器械企业不愿看到本土竞争对手日渐壮大,在竞争策略上无计可施后,只能通过收购的方式“消灭”对手。

  陈红彦认为,目前本土企业的劣势与发展中遇到的两大困难有关。一是缺乏战略规划与整合。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业呈现小而散的状态,没有形成规模发展,绝大多数仍停留在低水平恶性竞争的粗放增长阶段。国内企业为争夺低端市场的微薄利润,打得头破血流,而占据高端市场的国外医疗器械巨头则“风景这边独好”。这种强烈反差的根源,就在于国内医疗器械市场缺乏战略规划与整合,不能很好地形成“高精尖”科研分工和集约化发展。二是国产设备遭受歧视。随着我国软件开发能力和精密电子设备制造能力的提升,国内产生了一批诸如深圳迈瑞医疗等从事高端医疗器械产业,且具有国际声誉的企业,但由于医疗机构长期偏重于使用进口设备,再加上招标监管不严等原因,部分国产高端医疗器械遭受歧视,难以拓展国内市场。

  发展自主品牌的四大益处

  虽然发展中遇到很多困难,但在专家们看来,发展本土医疗器械对社会、行业具有诸多益处。

  首先,能提高基层医疗水平。刘清君表示,由于价格昂贵,一些进口的医疗设备基层根本买不起,而加快医疗设备国产化进程,可以降低成本和价格,有助于医疗技术走进基层,切实服务于百姓,从而提高疾病筛查率,早发现、早治疗,减少因病致贫的发生。

  其次,降低售后服务费用。陈红彦指出,进口设备的售后维修均由原公司专门人员实施,且十分昂贵。一旦由于某些原因导致维修延时,耗材供应中断,设备的使用将面临瘫痪,影响诊疗进程。而国产医疗器械维修费用较低,且更方便、快捷。

  再次,降低患者医疗花费。刘清君表示,购买费用和维修价格的降低,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医院的经济负担,从而可以减少过度检查、过度医疗等不良医疗行为的发生,有助于减少患者就医时的经济负担。

  最后,保护居民健康信息。陈红彦说,进口医用设备的核心技术掌握在外国企业内部,因此医疗诊断、治疗数据和患者的医疗档案等信息安全面临着巨大风险。使用国产医疗器械,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我国居民健康信息的安全。

  “多条腿走路”才能抓住发展机遇

  据了解,从全球来看,医疗器械占医药市场总规模高达42%,而在我国仅占比14%,发展空间巨大。陈红彦认为,当下是本土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有利时机,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医改进程中加强对基层医院的建设、民营医疗的发展,都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医疗器械的需求量,促进本土行业的发展和壮大。陈红彦总结后认为,“多条腿走路”才能进一步推动该行业的发展。

  盯紧基层市场。目前,我国有1.3万家县级以上医院、5.2万家乡镇卫生院。根据新公布的医改相关方案,国家卫计委和国家发改委将投资1000亿元,支持建设全国约2000所县级医院、5000所中心卫生院和2400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的医疗器械开展集中采购。随着医保覆盖面的扩大和基层看病报销比例的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市场空间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开发家用医疗器械。我国家用医疗器械市场还处在发展初期,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资本进入。预计今后家庭医疗将会成为家庭主要投资方向,民用医疗器械完全可以像电视、冰箱等家电一样,普及到每个家庭。同时,大型的医院治疗仪,也正在向便携式、经济型的家用康复治疗器方向发展。

  追求产品智能化。目前,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整体自动化水平不高,因此各个企业应该学习国外先进技术,不断促进行业向智能化发展。当下,可穿戴医疗设备正在如火如荼地发展,有产品将采集到的血压、心率等体征数据传入网络,对用户提出详细、个性化的医疗方案,这就是智能化的方向。

  注重电子商务。医疗器械电子商务近年来发展迅速,这其中既包括B2B这样主要针对海外出口的电子商务,也包括通过网上药店面向消费者进行销售的B2C电子商务。2013年,国内市场中,医疗器械通过医院销售的比例为78.75%,通过药店销售的比例为16.56%,通过其他渠道销售的比例为4.69%。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的医疗设备企业将触角从电脑平台伸向移动平台,这表明基于手机客户端的移动营销,将成为挖掘财富的重要阵地。

  积极运用国际规则。蔡天智补充说,近年来,美国多次对中国产品发起“337调查”及反倾销调查。对此,国内企业应加强知识产权境外保护,积极运用国际规则,以更加理性的方法,妥善处理贸易摩擦,有效应对国外调查,并努力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保持制造环节优势,获取在全球分工上更多的价值。

  最后,蔡天智呼吁,国家层面上,应该进一步完善优先采购国产医疗器械的政策和措施,促进医疗器械企业的稳定增长。另外,还要制定严格的监管机制,净化市场秩序,提高对医疗器械企业经营水准的认证门槛,杜绝采购环节中出现行贿、受贿等不法行为。医院方面也应对本土产品充满信心,及时反馈改进建议,促进企业第一时间改良产品。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