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本土CRO受跨国药企和国内药企双重“打压”

2012-06-25 11:12:42生物探索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许多跨国药企在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进行战略布局,通过并购本土企业、利用现有销售渠道、建立研发中心等手段占领我国生物医药市场;随着越来越多中小企业的加入,已出现竞争压价的现象,使得本土CRO企业利润空间受到严重挤压。

  生物医药是全球增速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对国家战略安全意义重大。我国医药工业近年来快速发展,20l0年,医药工业完成总产值12427亿元 , 比2005年 增加8005亿元,年均增长23%。“十一五”时期,国家通过“重大新药创制”等专项,投入近200亿元,新产品、新技术开发成效明显。涌现出一批综合实力较强的大型企业集团,目前国内基本能生产所有常用药品、疫苗和生物制剂,但在新药研发和产业化领域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

本土CRO受跨国药企和国内药企双重“打压”

  本土CRO受跨国药企和国内中小企业双重“打压”

  近年来,国家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众多海外人才回国助推本土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目前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已经涵盖研发、生产、销售各个环节,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产业链。

  其中,生物医药CRO和生物仿制药生产表现得尤为突出。在国内CRO领域,药明康德利用自身国际背景突破国内市场的狭小格局,通过本土操作成为成本领先者,经过十余年的高速增长,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 CRO企业之一。而对于本土生物仿制药行业,中信国健走的是 “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之路,借助益赛普这一拳头产品,带动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中国三星经济研究院近日出炉的《中国生物制药企业竞争力分析》报告分析指出,两者分别作为所在行业的代表,尽管发展路径不尽相同,但仍有一些共同点,例如竞争优势仍然集中在低人力成本和原材料供应方面,这是中国CRO企业和生物仿制药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有力武器。

  但与此同时,技术基础的薄弱、经验积累的不足、跨国药企的挤压以及风险投资的欠缺等因素越来越成为产业发展的瓶颈。

  人才“捆绑”战略

  目前国内已经形成以北京、上海、山东、江苏等地为代表的生物制药企业集群,集群内部有明显分工,加速了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

  仅在北京一地,便已形成了中关村生命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关村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三个产业基地。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增长272%,其中在CRO领域,中国已经超过印度成为亚洲研发外包的首选地。

  中国三星经济研究院分析人士指出:“中国各级政府和国企日益注重吸引高端海外人才,归国留学人员带来的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对促进生物制药产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药明康德和中信国健为例,两者科研管理核心团队大都有海外留学经历,并均持有公司相当一部分股份,从而使核心团队的利益与股东利益捆绑在一起,在公司治理结构方面向国际通行做法靠拢。其中,药明康德创始人李革的海外背景是该公司能够从国内众多CRO企业中脱颖而出的关键因素,该公司所有的124项发明专利申请中,发明人中包括李革的多达69项。

  据《中国科学报》记者调查走访发现,仅在京津地区,中美奥达、中美冠科、康希诺等多家生物医药企业的核心团队皆来自海外生物医药巨头。这类由归国高端人才创办的生物医药企业较容易获得投资者的认可,为其后续发展壮大提供保障。例如,去年5月,中美冠科完成了2880万美元的第三轮融资。同年,创办近3年多的康希诺获得了3000万元的风险投资。

  在这些海外归国人员的强力推动下,国内生物医药企业从早期研发、临床试验到最终产业化的各个环节,都拥有成本优势。据统计,药明康德的人均营业成本不到国外竞争对手的一半,中信国健产品售价仅为进口药的20%,但仍能保证营业利润率逐年提升。这些都是我国原材料和人力等要素价格优势的直观体现,也是国内生物医药行业企业与跨国企业竞争的主要优势。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