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来,万物复苏,随着气温的回暖,人口流动频繁,各种细菌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也开始渐渐繁殖活跃起来。其中肝炎病毒是春季最容易传播的病毒之一。专家指出,春季由于饮食、饮水不洁,生吃肉类或生猛海鲜,都可能引发急性甲肝和戊肝,而慢性肝炎在这个季节也是高发期。因此,春季不仅易发肝病,也是肝病治疗及普通人养肝、护肝的重要时节。
七成甲肝春季发病
甲型和戊型肝炎主要患病途径是“病从口入”,且有较明显的流行季节。有资料显示,春季是肝炎的高发季节,特别是甲型肝炎,其发病率约占全年的70%以上。
一般来说,急性肝炎由于症状较为明显,起病急,容易被发现和确诊。但也有些患者在发病早期症状不出现或不明显而被误诊。肝炎被误诊为感冒的情况最为常见,畏寒、发热、流鼻涕、全身酸痛等早期症状很有可能被当作感冒来治。还有些肝炎病人早期有发热、呕吐、腹痛、腹泻的症状,会被误诊为急性胃肠炎。所以患者如果出现上述症状,诊断为其它疾病后治疗效果却不好,就要想到有可能是肝炎,及时到医院复诊,并做相关检查。否则不仅会使已经受损的肝脏病变加剧,延误治疗时机,而且肝炎传染性最强时期主要在发病前后的3—5天,如不及时确诊隔离,也容易传染他人。
慢肝复发中西医结合治疗好
慢性肝炎在春季也容易复发,病人常因受到春季气候的影响,肝火旺盛,肝阳上亢,或加上生活中调理不当,工作压力大,过度劳累,不注意休息等破坏了机体相对平衡的免疫状况,进而诱发肝炎。患者常常出现口苦、咽干、舌燥等症状,也有患者表现为易疲倦、思睡,食欲差、肝区疼痛、恶心、乏力等症状。但有相当一部分人无症状,自觉身体正常,只是化验肝功或做彩超时才发现异常。因此,专家提醒,慢性肝炎患者应定期到专科医院检查,尤其在季节转换时要高度重视,这样才能发现病情变化的蛛丝马迹,及时治疗。
韩主任说,对于慢性肝炎的治疗主要是防止其向肝硬化或肝癌发展。首先患者必须在专科医生指导下接受抗病毒治疗,其次是可以通过药物等方法进行免疫调节治疗,然后患者还应接受抗肝纤维化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在这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也是我国治疗肝病的特色。同样,针对肝硬化及肝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也充分发挥了中西医各自的优势,给不同的个体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另外,中医中药治疗肝癌是我国治疗肝癌的特色。临床上采用扶正祛邪的方法治疗中晚期肝癌,可减轻患者的症状、延缓癌肿的生长和转移时间,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加患者长期带瘤生存的机会,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
小编提示:对慢性肝炎病人来说,目前还缺乏非常有效的药物,因此有些病人“求医心切”,“有病乱求医”,一看到广告或宣传治疗肝病的药物就买来服用,这也吃,那也吃,结果花了钱却没治了病。这种做法是很不科学的。
慢性肝炎病人选择用药应掌握以下原则:
(1)用药不要过多过杂:很多药物都要经过肝脏解毒。用药过多过杂能增加肝脏负担,反而对肝病不利。有的病人经过长时期的中、西药物治疗,病情反而越来越重,最后停用了全部中西药,病情反而好转,一般来说,每次用药不超过2~3种,疗程不超过2~3个月,如无效则可换用其他药物,或暂停一段时间,若有效则可继续应用。
(2)用药过程中不应忽视休息、营养等:体息和营养是肝病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俗语说“ 三分治七分养”,因为药物所起的作用是有限的,只有在保证休息、营养的基础上才可能发挥作用,忽视休息、营养,而单纯一味地进行药物治疗,就本末倒置了。
(3)应用联苯双酯、强力宁或甘利酸等药物常可使转氨酶下降甚至正常,但并不代表疾病已经好转或痊愈,停药后常出现反跳现象,因此在应用这些药物使转氨酶降至正常后,应象应用激素一样逐渐减量,并坚持服用2~3个月甚至一年。
(4)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用药:例如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明显的病人应用抗病毒药物;有免疫功能紊乱的应用调整免疫功能的药物;有肝细胞损伤的应用保护肝细胞的药物;有肝脏微循环障碍的应用活跃微循环的药物。也可以根据辨证施治服用中药方剂,或辨证选用1~2种中成药长期服用。
预防传染性肝病最好扎疫苗
专家指出,防止传染性肝病最有效的方法是接种疫苗,目前我国甲肝和乙肝都有非常有效的疫苗。除了接种疫苗外,还要注意个人卫生,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注意饮食、饮水卫生,不要生吃肉类或生猛海鲜,不要吃不干净的熟食等,因为急性的甲型或戊型肝炎都是经“粪—口”途径传染的,所以饭前便后要认真洗手。如果皮肤有破口,到公共场所时手不要乱摸,否则乙肝、丙肝等病毒会从破损处通过血液或体液进入人体,造成感染。
处于病情稳定的慢性肝病患者,在春季要注意劳逸结合,严格戒烟,少量饮酒,同时少吃油腻的食物,避免因体重增长过快导致脂肪肝,加重肝脏负担。
(实习编辑:余凤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