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力亮剑:抗癌之路武器不断


  不过,好在近年来肺癌治疗的手段一直在更新迭代。


  1970年代,化疗药物开始用于肺癌治疗;1990年代,第三代化疗药物的出现,使得含铂双药化疗地位逐渐确立;2000年代,靶向治疗药物不断涌现;2010年代,免疫治疗异军突起。


  不仅如此,目前,我国已经获批3个抗血管生成药物用于治疗晚期NSCL患者,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贝伐珠单抗、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和小分子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安罗替尼。


  靶向药物的出现,延长了驱动基因阳性晚期NSCLC患者的生存时间。EGFR-TKI如厄洛替尼等是EGFR突变阳性的晚期非鳞N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推荐选择。然而,由于后续的耐药现象,EGFR-TKI单药治疗中位PFS仍难以突破11个月,成为目前临床实践中使用EGFR-TKI的瓶颈。


  两项国际研究JO25567和NEJ026比较了厄洛替尼(T)单药与厄洛替尼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A+T)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数据显示,贝伐珠单抗联合治疗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优于厄洛替尼单组。因此,《共识》推荐有EGFR突变型晚期非鳞NSCLC患者中,一线可选择使用厄洛替尼联合贝伐珠单抗。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李凯教授致辞


  抗血管生成治疗到底是如何作用的?针对这一问题,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李凯教授介绍,抗血管生成治疗最早期的理论为“饿死肿瘤”,即有效压制肿瘤供血。


  “肿瘤再很小的时候依赖于人体组织液,当肿瘤长大至组织液不够供应就会分泌出很多促血管生成因子,继续依赖血管为之供血。而抗血管生成治疗宗旨是构建平衡状态使得肿瘤进入休眠,帮助人体带瘤生存。”李凯教授解释道。


  事实上,近年来,这种治疗手段也在不断被采用。传统晚期NSCLC治疗手段主要为以铂类为基础的双药化疗,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但传统疗法疗效有限,患者5年生存率不足5%,抗血管生成药物的应用将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其中,贝伐珠单抗联合含铂双药方案用于晚期非鳞NSCLC患者中的疗效已在多项III期临床研究中验证。


  此次发布的《共识》也推荐,在驱动基因阴性、PS 0分-1分的晚期NSCLC患者中,贝伐珠单抗联合含铂双药方案作为一线治疗选择。


  “随着我国抗血管生成药物的不断发展,药物可及性的不断提高,以贝伐珠单抗为代表的抗血管生成药物已成为晚期NSCLC患者不可或缺的治疗选择之一。抗血管生成治疗能通过改善血管微环境,有效并持续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为晚期NSCLC全程化治疗布局奠定基础。” 上海市胸科医院韩宝惠教授对于共识的发布意义做出了肯定。


 

39健康网 - 39健康網 - 中国优质医疗保健信息与在线健康服务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联系我们

我来评论

已有0人参与 点击查看
注册
欢迎你,jessfgs [个人中心] [咨询医生] 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