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政策暖风劲吹 


  当然,自主研发能力是每个企业发展的灵魂,而除此以外,在医药行业,每一项研究还都离不开政策的助力。免疫治疗产业要想得到长足发展,特别需要官方政策层面的助跑提速。


  自2017年起,免疫治疗就已经进入了爆发元年,在这一年,美国FDA批准了世多款产品。在我国,虽然现阶段许多产品仍处于临床阶段,但是国家相关职能部门已陆续出台多项政策鼓励和支持免疫治疗领域的发展。


  例如,2016年底,国务院“十三五”生物产业发展规划发布,提出发展治疗性疫苗、核糖核酸(RNA)干扰药物,以及干细胞、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CAR-T)等生物治疗产品,并首次提出了建立个体化免疫细胞治疗技术应用示范中心;


  2017年6月,国家科技部等六部委联合印发《“十三五”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专项规划》,要求加强干细胞和再生医学、免疫治疗、基因治疗、细胞治疗等关键技术研究,加快生物治疗前沿技术的临床应用,创新治疗技术,提高临床救治水平;2017年12月,原CFDA发布了《细胞治疗产品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明确了细胞免疫治疗产品的药物属性;


  2018年1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最新版《知识产权重点支持产业目录》,明确提出,将干细胞、免疫细胞治疗等党中央、国务院文件明确的重点发展方向列为重点支持产业。


  “通过近年来的市场布局和政策推进,国内企业在免疫治疗领域的实力不断提升,尤其是在某些优势领域的布局和突破与世界生物医药前沿基本同步。”傅大煦说道。



  上海市生物医药科技产业促进中心主任傅大煦


  事实也是如此。据相关数据显示,以上海为例,2017年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的经济总量达到3020.41亿元,增长5.22%。生物医药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067.32亿元,增长6.9%,增速提高1.0个百分点,高于全市工业0.1 个百分点,高于战略性新兴制造业1.2 个百分点,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此外,全市生物医药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达364家,其中,年主营业务收入10 亿元以上的企业23 家,比上年增加3 家;收入亿元级的企业共183家,增加18 家。主营业务收入排名前20 位的企业收入占行业总收入的45.1%,比上年提高2.2 个百分点,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傅大煦也表示,通过近年来的市场布局和政策推进,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实力不断提升,尤其是在某些优势领域的布局和突破与世界生物医药前沿基本同步。“上海君实生物和嘉和生物的PD-1抗体均已完成临床研究,正在申请生产批文。可以预见,在政策助力下,国内免疫治疗市场未来可期。”傅大煦介绍。

 

39健康网 - 39健康網 - 中国优质医疗保健信息与在线健康服务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联系我们

我来评论

已有0人参与 点击查看
注册
欢迎你,jessfgs [个人中心] [咨询医生] 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