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
一天,原有八两白酒酒量的张某与朋友一起才喝了一小杯,便出现心慌、呕吐、面部充血、潮红等症状。朋友赶紧将他送到医院急诊科。医生向张某询问病史及有关情况,他说因肾结石及尿路炎症,喝酒前一天注射过头孢类抗生素。医生诊断张某是酒精和头孢类药物发生化学反应引起的不良反应,又称为戒酒硫样反应。医生告诉张某,注射头孢类药物一周内,不能饮酒,否则在5~10分钟内即会出现醉酒状态。这是因为头孢菌素具有戒酒药(戒酒硫)一样的作用,引起乙醛中毒的表现。
【药师剖析】
酒精与不少药物会发生相互作用,其作用形式大致有三:酒精对肝脏分泌的药酶(药物代谢酶)具有促进或抑制的双重性能,可直接影响药效,使药效增高或降低;某些药物会阻碍乙醇代谢过程,而发生乙醛积蓄中毒反应;某些药物与酒精共同作用,联合攻击人体的组织或器官。
首先说说乙醛积蓄中毒反应。这种反应又叫戒酒硫样反应或双硫醒样反应。双硫醒是戒酒药,它可以阻碍乙醇的正 常代谢,即阻止乙醇转变为乙酸这一过程,造成乙醇蓄积中毒,使喝酒者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心慌、胸闷、呼吸困难和血压下降等症状。于是,“酒鬼” 吃了双硫醒再喝酒就非常难受,这便能起到戒酒作用。有些药物在体内,除了它本身对病菌的抑灭作用外,还有双醒硫一样的作用,会阻止乙醛变为乙酸而导致乙醛中毒,如头孢菌素(先锋霉素)、甲硝唑、痢特灵、氯霉素、呋喃妥英等。
接下来说说药物与酒精沆瀣一气、狼狈为奸、“联手作案”的结果。酒精与镇静催眠药常常“结伙造反”,如安定、眠尔通、利眠宁、水合氯醛、苯巴比妥等。它们是大脑抑制剂,乙醇可促进这些药物的吸收并减慢其代谢速度,从而使血药浓度增高;而饮酒后,酒精对中枢神 经系统先是兴奋,继而抑制,于是药与酒双双“出击”,使中枢神经系统受到严重的抑制作用,导致昏迷、休克、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再如解热镇痛剂,如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等,它们本身对胃黏膜有刺激和损伤作用,而酒精也有“伤胃”作用,于是两者协力“袭胃”,遂可导致胃炎、胃溃疡或胃出血。
有些酒(如葡萄酒)含有丰富的酪胺。在正常情况下,酪胺可被体内的单胺氧化酶所破坏。可是有些药物(如异烟 肼、利血平、优降宁及抗癌剂甲基苄肼等)却有抑制单胺氧化酶的作用,于是酒中的酪胺未被破坏而大量蓄积,促进去甲肾上腺素大量释放,于是引起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泻、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甚至脑溢血。
因此,药店药师在为购买上述药物的顾客进行用药指导时,一定要提醒他们注意,服用上述药物时,切勿饮酒。
(实习编辑:林文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