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证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要牢记三不三问要点,并且实践在生活当中,是可以让病菌无计可施地!
(1)不自行购买──抗生素是处方药物,不要自己当医师,有病一定要去看病!
(2)不主动要求──抗生素是用来对付细菌的,所以要在确定细菌感染时才有疗效,这就需要专业的评估。如果是感冒就医,有百分之九十的感冒都不是细菌感染,而且抗生素并不能加速复原,不必主动向医师要求开抗生素。
(3)不随便停药──抗生素治疗针对不同的细菌及目的,有一定的疗程,一旦需要使用抗生素来治疗,就要乖乖地按时服药,直到药物吃完为止,以维持药物在身体里的足够浓度,以免制造出抗药性细菌而让它伺机而起。
看病的时候,与医生多一点互动,学会三问。
(1)我生的病与细菌感染有没有关系? 只有应向医师询问,才能更了解自己的身体及疾病的成因。
(2)我需要吃抗生素吗? 针对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治疗方法,像过敏与细菌感染所须的治疗措施,都不一样,只有细菌感染才须要使用抗生素治疗,有些疾病甚至不须要使用药物也会自己痊愈,所以应向医师询问自己的疾病是否是细菌感染,是不是真的非吃抗生素才能痊愈。
(3)我应该如何吃抗生素?一旦确定诊断,经医师判断须使用抗生素治疗,也应询问医师正确的用药方式,包括多久吃一次、该吃多久。如果症状改善,是否可以自行停止服药,以及这次领的药吃完后,是否还须返诊,这些问题都该在门诊时问清医师,并在领药时询问药师哪一种是抗生素,服药时需注意些什么,才能药到病除。
只要能做到这三不三问,就可以比较有效的防止滥用抗菌药物。
偶遇自己或家人有个头疼脑热、喉痒咳嗽,凭经验到药店买一两种抗菌药回来吃,是人们很普遍的做法。可专家认为,这种诊断不明、随意服用抗菌药的习惯,是造成抗菌药广泛滥用的主要原因之一。长此以往,危害严重。
危害之一:感染性疾病将无药可医
20世纪40年代,青霉素作为最早问世的抗菌药,成功地解决了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难题。随后,科学家又成功地研制了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使肺炎、肺结核的死亡率降低了80%。有人曾经断言,人类战胜细菌的时代已经到来。然而,随着人们对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各种细菌对抗菌药的耐药性不断增强。当时,全球每年死于感染性疾病的人数约为700万,如今这一数字已经猛增至2000万。
我国是抗菌药物使用大国,在销售量居前15位的药品中,有10种为抗菌药。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比例高达60%以上,70%的肺炎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抗菌药已经耐药。老一代的抗菌药失去了原有的作用,新研制的抗菌药的有效寿命也越来越短。为此,专家发出警告:医生将被逼到无药可用的尴尬境地,人类可能重新回到抗菌药物发现之前的黑暗时代。
危害之二:不良反应日趋严重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最近报告说,截至2003年第一季度,有关环丙沙星注射液的不良反应的病例报告达780例。其中皮肤损害426例、静脉炎164例、消化系统症状62例、呼吸困难7例、血小板减少5例、过敏性休克5例、神经及精神异常11例,其他100例。药品犹如一把双刃剑,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抗菌药也会对人体造成不良反应。如果不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用药量,肯定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据北京儿童医院教授胡仪吉介绍,抗菌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引起过敏。其中出现较多的是皮疹、荨麻疹、斑丘疹。过敏反应几乎可累及所有脏器,能导致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动脉周围炎、间质性肺炎等。通常抗菌药物吸收后经肝脏代谢,所以肝脏损害约占药物不良反应的24%~26%。经肠道吸收的药物以原型或代谢物的形式由肾脏排泄,因而肾脏也最易受到损害。有报道说,25%的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是药物引起的。抗菌药对神经系统的损害主要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可造成听力、视力障碍,也可导致周围神经系统病变和神经肌肉传导阻滞等。我国每年新增聋哑儿3万名左右,其中50%与药物不良反应有关。长期、大量服用抗菌药物还会影响血细胞的生成,造成血液系统损害。几乎所有的抗菌药物都可引起恶心、呕吐、腹胀、便秘等消化道不良反应。此外,抗菌药在杀灭病原体时,体内的敏感细菌也被杀灭了,耐药菌株得以大量繁殖,导致体内菌群失调,引起二重感染。
为了配合国家关于从今年7月起,个人在药店购买抗菌药须持有医生处方规定的推行,本版将陆续以“合理使用抗菌药”栏目的形式刊登系列科普文章。敬请读者留意,同时欢迎医药从业人员踊跃投稿。
(实习编辑:黄镓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