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风”刮起

  我国疫苗分为计划免疫疫苗与有价疫苗,前者由政府采购,价格低廉,利润不高;后者由消费者自费接种,该类疫苗价格高,利润也高。

  据最新公布的医药行业中的疫苗企业销售统计(包括巴斯德、葛兰素史克的疫苗进口分装部分),中国疫苗市场规模略超过30亿元。另根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2005年全国医药工业实现销售收入4271亿元。因此推算,目前国内疫苗行业的销售额不到整个医药行业的1%,低于世界1.7%的水平,可见我国的疫苗行业目前还是一个很小的行业。我国目前市场销售额最大的为流感疫苗,年销售额约7亿~8亿元(以出厂价计),其他销售额较大的有狂犬疫苗、水痘疫苗、乙肝疫苗、甲肝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轮状病毒疫苗等。

  “洋军团”与“国家队”同台竞技

  我国早期的疫苗主要由卫生部直属的六大生物制品所(北京、长春、成都、兰州、上海、武汉)研制,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疫苗市场对国外公司和国内其他研制单位,都有较高的行政壁垒,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中国本土企业获得积累壮大的机会。

  如今,疫苗行政壁垒已经打破,国内不少企业纷纷涉足疫苗领域,而且国外的疫苗巨头,如葛兰素史克、赛诺菲巴斯德、默克、诺华/凯龙都进入了国内市场。从销售额及品种看,跨国公司和六大生物制品所处于国内疫苗行业的第一梯队,企业年销售额在2亿~5亿元;新兴的疫苗企业主要有长春长生生物、深圳康泰生物、北京科兴生物、天成生物、浙江天元、江苏延申生物、华兰生物、海王英特龙、云南沃森、大连汉信以及天士力最近控股的天津金钠生物等,新兴疫苗生产商大多数产品单一,发展较慢,只有少数销售额超过1亿元;个别企业如华兰生物,投入大量的研发经费,在研及申请注册品种众多,预计未来不远将会逐步跨入第一梯队行列。

  国内外品种差异性较大

  虽然我国进入疫苗行业的企业众多,但是大部分企业都是进行传统疫苗的仿制开发。国内疫苗行业研发实力最强的还是六大生物制品所,国内上市的新疫苗基本都是六大生物制品所最先研制。但是,即便是六大生物制品所,其研发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从目前在美国上市的疫苗与我国市场上的疫苗比较可见,我国疫苗品种众多,多以单价疫苗、减毒疫苗为主。而美国上市的疫苗多以联苗、灭活、结合疫苗为主,而且许多在美国上市的预防重大疾病的疫苗,在国内仍难觅踪影。

  但有许多在国内上市的疫苗品种,在美国并没有上市,这决非美国没有能力研制,而是由于疫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达不到FDA严格的要求,或者是疫苗上市销售不一定能盈利,而且疫苗即使获得FDA批准上市,但是若疫苗安全性问题引发诉讼,将会使得企业面临高额惩罚性赔偿的风险,特别是疫苗使用人群巨大,发生安全性问题的可能性较高,这使得发达国家的开发商对于该类品种的开发尤为慎重。如,葛兰素史克的LYMErix疫苗于1998在美国上市,但是后来发现该疫苗可能会引发关节炎,使得该疫苗不得不在2002年退市。

  根据国家药品审评中心申请疫苗注册的调研显示,目前国内申请注册的疫苗大多数都是传统疫苗,新型疫苗很少,值得注意的是肺炎结合疫苗、HPV疫苗、轮状病毒疫苗等国外开发的重大疫苗已经申请了进口注册。

  低水平重复严重

  目前进入疫苗企业众多,大多数都是开发传统疫苗。传统疫苗生产难度不大,通常而言,提高产能较易,因此,多家企业的进入容易造成传统疫苗产能过剩。如流感疫苗目前国内的生产商有10家,进口商5家,产销基本平衡,也还有9家还在新药审批阶段,这势必将造成产品疫苗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产品利润下降的局面。而与此相对应的却是,国内对新型重大疫苗开发投入不足的尴尬。

  由于药品注册法规限制,使得疫苗出口难度较大,虽然国内有部分疫苗出口韩国、巴基斯坦以及WHO,但是量都很小,而且没有长期合同。发展中国家的疫苗生产商产品进入发达国家难度较大,他们惟有把疫苗产品出口定位在面向UNICEF等世界人道主义组织。其中UNICEF每年大约购买全世界40%剂量的疫苗,该组织基本以略高于成本的价格购买疫苗,其购买的疫苗仅占全球疫苗市场价值的5%。为确保疫苗安全,UNICEF购买的疫苗基本上都要求生产商通过WHO认证。到2006年,共有23家疫苗生产商通过WHO认证,国内没有一家企业获得认证,而印度有5家疫苗生产商通过验证。由于没有WHO认证的通行证,使得国内疫苗出口变得基本不可能。

  随着较多新兴疫苗生产商都在竞相开发传统疫苗,疫苗领域在未来可能会处于无序竞争状态,使得疫苗产品的盈利周期变短,特别是对于产品单一的小企业而言,将会面临较大的困难。

(实习编辑:周云霞)

39健康网 - 39健康網 - 中国优质医疗保健信息与在线健康服务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