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确,疫苗作为一种异体物质,接种后会使得人体在获得免疫保护的同时,也会发生一些对人体不利的反应,这被称为疫苗接种不良反应。一般来说,疫苗接种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注射部位局部发红,轻度肿胀和疼痛,有些疫苗注射后可出现硬结、化脓、结痂、疤痕,偶有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严重时可以出现全身反应,比如发热、头痛、乏力、不适,个别人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等。这些反应是由于疫苗固有的性质造成的,一般不会引起生理障碍,无需过于担心,局部可用清洁毛巾热敷,每日数次,每次10—15分钟,帮助消肿,减轻疼痛(注意卡介苗的局部反应不能热敷!)。对发热等全身反应可采取对症治疗,比如多喝水,必要时可适当服用退热止痛药,并加强观察,注意休息、保暖,防止发生并发症。

  但还是有一些发生率极低的较严重的不良反应,比如过敏反应,常见有各种类型的皮疹(丘疹、斑丘疹)、荨麻疹,少见的有过敏性紫癜、血管性水肿、过敏性休克等。这主要与孩子的过敏体质有关,因此,如果孩子是过敏性体质,接种前家长必须向医生说明;如果已经发生了过敏反应,还要将孩子送到医院救治。

  总之,接种疫苗后出现局部红肿、全身低热的话,不必大惊小怪,更不应该自行中断疫苗接种,因噎废食。

(实习编辑:陈静梅)

39健康网 - 39健康網 - 中国优质医疗保健信息与在线健康服务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