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在中华医学会与美国心血管治疗学大会、巴黎血运重建会议等联合主办的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大会上,大会主席、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高润霖院士、欧洲心脏病学会专家埃里克等指出,药物支架依然安全有效,其总体血栓的发生率与裸支架没有显著差别,只是不能坚持长期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应放弃放药物支架,使用裸支架。

  高润霖说,做完药物支架以后,患者必须服用双重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服药时间不应少于12个月。对于某些复杂病变和特殊病人,治疗时间还需要延长一些。对于要进行非心脏手术同时必须停用氯吡格雷的患者,建议使用阿司匹林治疗,并在术后尽早恢复应用氯吡格雷,以避免支架内血栓形成,这已成为目前预防血栓的共识。

  2006年召开的世界心脏病学大会上,有学者首次提出了“药物支架可能造成晚期血栓,并增加死亡率”说法后,关于药物支架是否安全成为争议热点。在舆论的影响下,一些患者对药物支架产生了恐慌,一些医生也感到茫然。高润霖指出,医学界于2007年对药物支架所做的一系列随机临床试验表明,药物支架的总体安全性与裸支架没有显著差别,死亡、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与裸支架也没有显著差别,只是使用药物支架的患者,晚发血栓一年以后有增多的趋势,每年增加范围为0.2%~0.5%。但药物支架有显著降低再狭窄及靶病变血运重建的作用,与裸支架相比,晚发血栓的危险并不能抵消其有益作用。

  高润霖指出,研究人员一直在寻求更为理想的药物支架,一是对药物的改良,另一个是改进携带药物的聚酯??多聚物。现在新的可降解的多聚物和全生物降解支架正在研制中,有些已进入临床。

(实习编辑:朱文斌)

返回药品首页
责任编辑:XXX 监制:XXX
将此专题推荐给朋友收藏此专题
39健康网 - 39健康網 - 中国优质医疗保健信息与在线健康服务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联系我们

我来评论

已有0人参与 点击查看
注册
欢迎你,jessfgs [个人中心] [咨询医生] 退出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