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哪些肿瘤已经或正在证实和病毒有关?如何打响抗病毒的战役,防止肿瘤的发生?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医学病毒学家曾毅教授近日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曾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学研究所研究员,我国著名医学病毒学家、肿瘤病毒学家和艾滋病毒学家,博士、博士后导师。在鼻咽癌的早期诊断和鼻咽癌病毒病因研究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曾毅院士是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先驱者。自1978年起一直任世界卫生组织肿瘤专家顾问组顾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5年被选为俄罗斯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2003年当选为法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曾兼任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中国预防性病艾滋病基金会会长。2006年荣获贝利-马丁奖。

  鼻咽癌在东南亚和我国南方的几个省发病率很高,广东、广西更是本病的高发区。发病者92%为30岁以上的人群。本病与很多癌症一样,早期难以发观,晚期难以治疗,病死率很高。对该病如能早期发现,早期进行治疗,效果很好。因此,及早发现早期患者,对于挽救其生命十分重要。

  为此,曾毅教授根据国外科学家提出的爱泼斯坦-巴尔病毒(EB病毒)与鼻咽癌存在血清学关系,进一步研究和证实了EB病毒是鼻咽癌病因之一。在此基础上,曾毅教授不仅创建了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即可检查的简便、敏感的新方法——“免疫酶法”来诊断鼻咽癌,使鼻咽癌的早期诊断率从20%~30%提高到80%~90%,并可在5~10年前预测鼻咽癌发生的可能性。曾毅教授的研究成果,多次获得国家和卫生部级奖励,并得到了国际同行的充分肯定。

  对多年前的研究成果,曾毅教授却不愿多说。他说:“鼻咽癌和EB病毒的关系,以及EB病毒的筛查和治疗只是肿瘤病毒中一个很小的一部分,现在有很多肿瘤都被证实与病毒感染有关,应该让更多的老百姓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早期诊断,以预防和治疗肿瘤。”

  多种肿瘤源自病毒感染

  引起肿瘤的原因很多,但是在19世纪以前,人们普遍认为肿瘤只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和微生物无关。1956年,曾毅教授进入北京中央卫生研究院病毒系,从事病毒研究工作。当时,不少动物的肿瘤被证实跟病毒有关,他就开始思索,人的肿瘤跟病毒有无关系呢?

  1960年,曾毅教授开始研究肿瘤病毒(人腺病毒和鸡白血病毒等),1973年开始研究EB病毒与鼻咽癌的关系,证明了EB病毒的血清学诊断能有效地用于鼻咽癌的普查和诊断,还证实了EB病毒能够诱发鼻咽癌,是病因。曾毅教授指出:“虽然EB病毒是鼻咽癌的一种病因,但并不是唯一的因素。鼻咽癌的发生,遗传因素是基础,EB病毒起主要作用,环境中的促癌物、致癌物起协同作用。环境中有许多促癌物和致癌物,可能与病毒起相互作用,进一步诱发癌症。”

  除了鼻咽癌与EB病毒有关外,已经证明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与肝癌的关系、人乳头瘤状病毒与宫颈癌的关系,曾教授及其带领的实验室更是对多种肿瘤和病毒(包括HPV与食管癌,HTLV与成人T细胞白血病及HHV8与Kaposi肉瘤)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较好的进展。

  曾教授说:“我们建立了人肝细胞癌变的模型,单纯感染黄曲霉毒素,只有10%发生肝癌,但如果同时有乙型病毒感染,则会有20%的人患上肝癌,患病率增加1倍。”人乳头瘤病毒引起宫颈癌,这已经形成共识。但通过曾教授10多年的研究发现,人乳头瘤病毒除了引起宫颈癌,还与食管癌有关。通过将人乳头瘤病毒的癌基因感染胎儿食管的上皮细胞,发现上皮细胞永生化和癌变。

  曾教授还说,部分胃癌有7%~10%也与EB病毒有关,有20%的贲门癌发病与人乳头瘤病毒有关。

  筛查病毒,让肿瘤及早显形

  明白了病毒和肿瘤的关系,那么,是不是可以应用与鼻咽癌发生有关的病毒标记做癌症早期诊断呢?答案是肯定的。曾毅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末建立的免疫酶法,就是诊断鼻咽癌的一种方式。如今只需滴两滴血在纸片上,寄到实验室就可进行鼻咽癌的诊断。人乳头瘤病毒可以通过宫颈刮片检查。应用与肿瘤有关的病毒标记,可以让肿瘤及早显形,早期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以鼻咽癌为例,曾毅教授介绍说,血清学普查,可以查出患鼻咽癌的可能性,然后通过临床检查,就可以进一步追踪,追踪10年,甚至20年。通过追踪,可以使鼻咽癌的早期诊断率从20%~30%提高到70%~80%。在没有普查的时候,来医院就诊时,70%~80%都是晚期患者。

  病毒疫苗,肿瘤防治的福音

  筛查出病毒后,并不是只能“眼睁睁看着”,有关对抗病毒的疫苗正在运用于肿瘤的预防和治疗当中。乙肝疫苗的普及,将会让乙肝的感染率得到明显的控制,最终可以降低肝癌的发病率。宫颈癌疫苗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初步试验证明可以预防HPV的感染和癌症的发生。

  目前,曾教授已经研制出EB病毒疫苗,这种疫苗能在动物(小鼠和猴)产生很好的特异性细胞免疫,有可能用于预防肿瘤的发生。

  “对于鼻咽癌,局部治疗是容易的,但很容易转移。若晚期有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再想局部治疗就很难了,这时疫苗就可以显示出它的作用。”曾毅教授介绍,有一种治疗性疫苗,可以在鼻咽癌患者进行普通放射治疗后加用,能提高特异性细胞免疫力,可能把残存的肿瘤细胞消灭掉,有效地预防肿瘤的复发和远处转移,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了解病毒,不再恐慌

  2003年,一场与SARS(非典)病毒的大战,至今想起来,老百姓仍感到心有余悸。如今,又有这么多肿瘤被证实与病毒感染有关,会不会让人们产生对病毒的恐慌呢?

  对此,曾教授认为,“为此而带来恐慌实属不必。”首先,虽说病毒是引起肿瘤的一种病因,但并不是说一旦感染病毒就会引起肿瘤。在已知的和病毒有关的肿瘤当中,如果有病毒感染,一般还要有其他因素(如遗传、致癌物和促癌物),才会患上肿瘤。

  曾教授还说,SARS带来的恐慌,主要基于人们当时对引起SARS的冠状病毒不了解。今天,宣传病毒和肿瘤的关系,介绍医学研究在病毒和肿瘤方面的进展,就是要让老百姓了解病毒,了解它的危害,了解它和肿瘤的关系,了解它的筛查方法,以及了解如何对付它们,是让老百姓远离恐慌的最好办法。

(责任编辑:梅一多)

(以上内容仅授权39健康网独家使用,未经版权方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 - 39健康網 - 中国优质医疗保健信息与在线健康服务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联系我们